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管理

【作者】  唐 琨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分别分析文体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的特点。其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究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创新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并从校园的形成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风校风的建设良好的阵地;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大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广义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是其人格行为的外在显现。狭义来看,除去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团组织活动之外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社团活动、 科技学术活动、 文体娱乐活动等。
  (1)社团活动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成才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活动
  社团以培养学生兴趣、增长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性情为目的,可以打破年级、院系、专业和学校的界限, 团结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协会和沙龙两类。在协会中有学术研究型社团、文体娱乐型社团和社会服务型社团之分,沙龙也分为目的专一型和分散随机型。社团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参与成员是自由结合, 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开展活动也多为自我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 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通过社团活动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培养学生多重兴趣特长,树立学生自信,同时,可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锻炼与人交际和合作的能力,另外,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群体意识,矫正学生自身的缺点,促进学生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社团活动会由于组织的自发性而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科技学术活动日益成为高等学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科研力量
  实践证明,随着高校发展的日益社会化,大学生承担并完成的科研工作在高校科研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以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形式进行的专题研究活动;参与教师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或直接承担科研项目的活动;以解决技术问题为龙头的渗透到各个社会实践方面的活动等。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丰富了高校科研内容和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研的发展。
  (3)文体娱乐活动独特的愉悦身心和美化心灵作用
  文体娱乐活动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可分为文化活动、体育竞赛和娱乐活动。文化活动是指能体现知识性、专业性或文化性的活动,比如演讲赛、诗歌朗诵会、文化沙龙、专题讲座等;体育竞赛活动主要有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娱乐活动主要有舞会、观影会等。原生态的文体娱乐活动既有先进、健康的因素,又夹杂着消极、颓废的东西, 文体娱乐活动有利于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是也会出现由于主要组织者的个人喜好而导致的盲目判断。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管理
  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广大学生参与最广、热情最高、受益最直接的活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延伸活动内涵、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
  (1)激发热情,全员参与
  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通过全面丰富的形式和活动内容唤起学生对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为学生构筑一个覆盖全员资源共享、平等愉快的活动平台。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成长,在人文环境中熏陶成才。
  (2)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校园文化活动中要积极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同时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组织内部、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培养优秀人才,为学生发展和展现个人才华提供平台和机会。同时,也注重文体活动的大众参与,避免文体活动成为精英舞台,让广大学生在文体活动和组织集体中共同提升,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文化素养和体育技能在组织内的可持续发展。
  (3)全面发展,乐教一体
  校园文化活动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发挥文体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以文体活动的形式取代简单枯燥的说教,密切结合文体活动的公益性和政治性,密切结合文体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以文体活动传播思想内涵,引领积极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生命力、学生集体凝聚力、青年组织影响力,有效避免出现“强制教育”、“信任衰弱”等问题。
  总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自愿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一方面需要学校及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更需要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加强正确导向, 从组织、思想上给予指导帮助, 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使得活动的开展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学习秩序,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金娥.高校评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飞天.2011(14)
  [2]梁红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J].黑龙江史志.2008(09)
  [3]刘锦红.高校校园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8(10)
  [4]寇承兰.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