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生不听话 老师要反省

【作者】 杨艳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双鄢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常听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坏学生”不听话,“好学生”也不听话,轻的表现为对老师的教导不理不睬,重的表现为和老师顶嘴,更严重的可能和老师发生激烈冲突。
  造成学生不听话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家庭教育的失策。老师在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一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经常数落学生,把自己的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对他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抱以过高的期望,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学生不听话。
  当你的学生不听话时,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犯了以下错误:
  一.数落学生 一无是处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可他们总被老师数落,你怎么不认真学习呢?你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呢?你为何总和同学吵架呀?你就知道玩······,因为你常数落学生,不仅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让学生丧失了自我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被扑灭了,对学习和学校失去了信心,便把自己与老师和同学完全隔离开来。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需要宣泄的。老师一味的数落学生,学生就好表现得不听话。做不到老师要求的好样子,学生干嘛做个好样子。
  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夸奖学生的良好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面的行为和习惯,从而避免和减少学生任性、逆反,不听话等负面行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而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学会及时夸奖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数落和指责学生。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每个人都有被夸奖被肯定的需要,学生也这样。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当他画出一幅好画的时候,会展现在老师容易看见的地方,当他穿漂亮衣服的时候,会故意在老师身边走过。他的眼睛,总会悄悄地盯着老师,希望老师说句“你画得真好”,“你的衣服真好看”。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肯定,才会不断重复,才会形成习惯。学生身上才会呈现更多的“闪光点”。
  二.不可救药 放任自流
  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问题”学生,你的数落让这些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儿长进。这些学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无可救药,让其自生自灭。老师已经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不想在这些学生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不想再做无用功。对学生的言行不冷不热、漠不关心。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别人的承认和赞同。这些被“边缘化”的“问题”学生还有心思学习吗?和老师对着干,也许还有点儿成就感。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常以生病为由请假不到校,老师也落个清静,爽快的准假,以至于这个学生干脆连续几周请假。听他对同伴说,他就不想到学校去,到学校也没个同学会和他说话,老师还对他板着个脸。他就是个局外人,不如呆在家里,悠闲自在。
  学生的教育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每一个学生,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仔细观察了解,适时的进行引导,才能让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学生是天真纯洁的,老师不求把学生教到最好,但可以把学生教得更好
  三.期望过高 要求苛刻
  培养一群好学生,是一位教师的价值的最好体现,没时间管理那些“问题”学生,就把期望放在班上的“优生”身上吧。因此,这些“优生“被抱以殷切的希望,这种希望非常强烈,甚至会脱离实际。老师会专门为“优生”们安排特别的学习任务,占用学生仅有的课余时间,还为学生规划人生目标。老师成了学生名副其实的“导航仪”。老师的期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的内在承受力,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给学校,社会,家庭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发展成悲剧:叛逆、绝食、逃亡、自杀。
  曾经有位家长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我不指望他成才,只盼望他成人,只要他健康、快乐,我就心满意足了。是啊!孩子的成长,健康快乐才是第一位的。作为老师,我们既要抓稳学生这只风筝的线,还应该给他们一片广阔的蓝天,让他们自由翱翔。
  四.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独立意识急剧增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做自己行动的主人。他们热情奔放,情绪有突出的两极性表现。他们会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意志消沉,内心充满迷茫。如果学生出现一丝反常,老师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甚至小题大做,这样只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他们与老师的隔阂。逆反是青春期学生的最大特点。逆反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他不仅无法使学生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使学生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当一个学生用逆反心理待人处事时,他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界线。这时期的学生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反驳老师的教诲。老师应该摈弃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项教育,把学生当中大人,平等相待。
  不听话是学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老师大可不必为此烦恼。?面对不听话学生,老师一定要先反省,反省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反省自己的方法是否恰当。只要老师找准学生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方法予以正确引导,便能使学生从“不听话”向“听话”转变,从而让其健康成长,快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