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努力打造小学有效美术课堂
【作者】 朱孟武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做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他们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室布置,教师都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最终的收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就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大嘴巴》、《信封纸偶》《水墨游戏》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绘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提升。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的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在<<绘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外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飘逸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样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在《剪花边》一课中,在一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按照前面提到的模式,先是欣赏花边,了解花边,然后示范剪花边,最后是学生制作,但最终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于是我在二班上课的时候就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从一开始的随意剪折——尝试剪花边——创作出新颖的花边,三次创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代表本组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表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新颖的名片》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名片后,我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星星(创意星、巧手星、设计星)。并请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也是打造有效美术课堂的有益探索。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他们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室布置,教师都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最终的收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就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大嘴巴》、《信封纸偶》《水墨游戏》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绘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提升。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的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在<<绘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外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飘逸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样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在《剪花边》一课中,在一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按照前面提到的模式,先是欣赏花边,了解花边,然后示范剪花边,最后是学生制作,但最终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于是我在二班上课的时候就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从一开始的随意剪折——尝试剪花边——创作出新颖的花边,三次创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代表本组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表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新颖的名片》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名片后,我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星星(创意星、巧手星、设计星)。并请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也是打造有效美术课堂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