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 吴秀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李场镇马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展示多种活动形式,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本文从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活动课的价值体现,数学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 操作 结合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三个结合。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据国际教育程度评价学会报告知:中国中学生喜欢数学的百分比与其它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多数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事实上,在各类升学考试中,数学成了筛选学生的“筛子”。要医正一大批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症结,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数学活动课是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手工制作,或安排一些探索性活动的课,以便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化枯燥为饶有趣味。
  2、《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学会表述,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填鸭式教学,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介也逐渐走入课堂。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弥补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惟一教具的教学模式。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趣味性是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途径,而不是目的。如果趣味有余,实用不足,那么就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流于平庸甚至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注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要增强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学习“三角形全等”时,要求学生不过河就能测量河的宽度。这实际上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正确设计一种测河宽度的方法,就需要我们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将测量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及结果用图形和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操作性实践活动,而是具有较高抽象思维能力的数学应用性实践活动。它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三、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时空条件灵活选择活动空间。有些数学活动可以在课内或校内开展,就没有必要费力费神地到校外去活动。其实,校内或课内有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眼光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活动资源。如: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竞赛活动。诸如知识抢答、编写应用题,找规律填数,巧妙解题、绘制图表、解题竞赛、计算接力赛等都可以在课堂内进行。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回答数学问题或数学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等这些动态资源,都可以成为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的内容。学生最为熟悉的是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校园生活资源,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学习了“统计初步”后,让学生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进行节约用电教育。让学生抽查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列出统计数据表。然后让学生由获得的数据,估计学校这一个月的耗电量;了解到当地每度电的价格,要求学生写出学校应付电费y(元)与天数x(天)的函数关系。开发和利用这样的活动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是数学课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最好教育资源。当然,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内或校内,在条件允许又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把数学活动引向校外,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大舞台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目标时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2、要注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现在的劳技课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无须学生自己设计,只须按图示操作即可。它培养的只是操作工,而数学活动课的制作要注意让学生动脑筋自行设计图纸,然后完成制作,它培养的的是设计师。
  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活动课要进行总结。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教师要参与指导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 
  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与疑惑
  首先许多老师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数学评价与教育目标的矛盾,也就是顾全分数,还是顾全教育目标的问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要适应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  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怎么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 许多活动课,都有浓郁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气息,这是否改变了该课程的初衷。我们相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老师们的大胆摸索,所有问题不是问题。希望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多少能给同行们一点帮助,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仅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创造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与学生密切合作,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