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 阳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当今,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我校自建设国家级示范校以来,一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我们广泛推崇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办公室,虚拟交往,数字化校园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已逐渐成为现代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出来。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则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去。教师应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观念创新是方向,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方法,寻求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知识创新是目的,创造新的知识实体。实现三个创新的中心环节是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的核心则是学会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只有变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这些非逻辑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导致差异,从而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创造新的知识实体。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任务”。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学习驱动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所以任务的设置就很重要。教师可以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为主体来进行任务设定,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逻辑能力、理解能力都参差不齐,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这种现实状况,保证让差一点的学生能够完成,好一点的学生能够发挥,可以设置一个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以召开主题班会为例,我们定于在学期中召开一次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的班会,以幻灯的形式进行演讲,幻灯需要图文并茂,有音乐,有视频,有数据表格,内容丰富,引人注目。在这个总任务之下,有许多分任务,比如利用计算机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用WORD制作计划书、用EXCEL表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制作幻灯等,这些任务贯穿于相应的教学章节中,例如在讲解WORD的编排时,可以设置任务为做主题班会的计划书,这个任务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知识点和小任务,如:1)字体的设置和段落的编排;2)页面的设置和页眉页脚的使用;3)表格的使用;4)图形的插入;5)版面的美化和艺术字的使用等。基本任务为独立完成一份计划书的编排,提高任务为设计并完成一份图文并茂、新颖大方的计划书。这些任务设置较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特点:即任务要有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分层次进行;任务要有综合性,把学过的旧知识和即将要学的新知识综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学习新知识,并且学会了综合运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以前讲到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够熟练完成,而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再讲解。例如,在完成材料收集和信息检索这个任务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同学们基本都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这个知识点无需教师多讲,但是因为我们设置的任务是需要分组进行演讲,无形中各个组之间就有了竞争和比较,在对资料进行汇总的阶段,大家发现都是通过百度进行相同主题的搜索,找出的资料大同小异,差别不大,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引导,怎么样才能搜索出更有意义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引出对搜索时“?”“、*”通配符的讲解。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已进行了讲解,但在讲解结束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完成,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重视团队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应特别重视团队的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主推荐产生一名组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组长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口头汇报。所以在每一个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既定地教学任务,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
1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既定任务展开教与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
2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对教师产生依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展开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更好地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围绕一个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些任务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教学内容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与帮助下,学生需要自己实践去完成,更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中职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中职院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千百万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否应对自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DB1211004,子课题项目“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研究”。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则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上去。教师应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观念创新是方向,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方法,寻求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知识创新是目的,创造新的知识实体。实现三个创新的中心环节是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的核心则是学会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只有变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这些非逻辑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导致差异,从而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创造新的知识实体。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任务”。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学习驱动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所以任务的设置就很重要。教师可以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为主体来进行任务设定,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逻辑能力、理解能力都参差不齐,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这种现实状况,保证让差一点的学生能够完成,好一点的学生能够发挥,可以设置一个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以召开主题班会为例,我们定于在学期中召开一次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的班会,以幻灯的形式进行演讲,幻灯需要图文并茂,有音乐,有视频,有数据表格,内容丰富,引人注目。在这个总任务之下,有许多分任务,比如利用计算机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用WORD制作计划书、用EXCEL表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制作幻灯等,这些任务贯穿于相应的教学章节中,例如在讲解WORD的编排时,可以设置任务为做主题班会的计划书,这个任务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知识点和小任务,如:1)字体的设置和段落的编排;2)页面的设置和页眉页脚的使用;3)表格的使用;4)图形的插入;5)版面的美化和艺术字的使用等。基本任务为独立完成一份计划书的编排,提高任务为设计并完成一份图文并茂、新颖大方的计划书。这些任务设置较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特点:即任务要有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分层次进行;任务要有综合性,把学过的旧知识和即将要学的新知识综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学习新知识,并且学会了综合运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以前讲到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够熟练完成,而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再讲解。例如,在完成材料收集和信息检索这个任务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同学们基本都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这个知识点无需教师多讲,但是因为我们设置的任务是需要分组进行演讲,无形中各个组之间就有了竞争和比较,在对资料进行汇总的阶段,大家发现都是通过百度进行相同主题的搜索,找出的资料大同小异,差别不大,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引导,怎么样才能搜索出更有意义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引出对搜索时“?”“、*”通配符的讲解。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已进行了讲解,但在讲解结束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完成,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重视团队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应特别重视团队的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主推荐产生一名组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组长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口头汇报。所以在每一个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既定地教学任务,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
1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既定任务展开教与学,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
2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对教师产生依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展开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更好地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围绕一个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些任务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教学内容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与帮助下,学生需要自己实践去完成,更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中职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中职院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千百万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否应对自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DB1211004,子课题项目“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