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张宝元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做到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机统一,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调整并科学确定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加强以时事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还要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教学;素质教育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到的实效性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机地统一,是当前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笔者的观点如下:
  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是政治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
  1.1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很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政治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根据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和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政治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不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使学生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
  1.2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主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始终保持高亢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学堂。另外,还必须通过学生自身进行课堂外的学习、帮助,对学生进行德和行的熏陶、培养。这应是学生主体教育观念的实质内涵。学生主体观念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2.调整并科学确定教学内容,是政治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从总体上看,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其内容大体上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但与政治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因而政治教材总是落后于社会实际,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老化、陈旧,缺乏时代特征,理论与实际脱节。同时,现行教学还存在理论性的问题偏深偏难。各门政治课之间部分内容重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此外,还存在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枯燥、不主动,特别是缺乏一些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等问题。许多教学内容浮于表面,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更好关注学生个体心理、观念、行为。可见,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是根据党的最新精神及现阶段的社会实际进行调整,删除陈旧内容,尽力补充新知识,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动态性和先进性,使政治课更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二是对教材中偏深偏难的问题根据需要或砍掉或降低要求,以适应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三是对部分重复的内容则注意取舍。四是克服教材内容抽象空洞、枯燥的弊端,注意生动活泼,力求把人生哲理、做人的大道理与具体的指导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一些耐人寻味的事例自然地阐述出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五是联系学生实际,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增加一些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如心理健康、励志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政治课教学中落实好素质教育。
  3.加强以时事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是政治课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3.1加强时事政治教育。现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是非常关心和敏感的,初中生也是如此。根据学生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应是政治课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时时事政治外,还应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节目。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看报的好习惯,并能运用所学政治理论、政治观点进行正确的分析。
  3.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读书会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心理辅导机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参加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利用革命纪念日、国庆日、国耻日、校庆、知识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培养爱他人、爱集体的优秀品质。
  4.改革考核方式,是政治课教学素质教育科学导向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考试的结果,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手段,甚至把它当成了教学目的,以“一纸试卷定终身”来判断学生的优劣。笔者认为,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调整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思想觉悟。同时,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1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应当明确,不管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是考察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开卷考试绝不是抄书比赛,闭卷考试也绝不是背书默写。开卷考试应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这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需要,考核方式不一定非选用试卷形式,可采取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
  4.2科学确定考核范围和内容。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对于那些在考试中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坚决地给高分,使学生认识到政治课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
  4.3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要改变以“一纸试卷定终身”评判学生优劣的传统观念,构建起一套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政治课应侧重于对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提问、演讲讨论、平时表现等)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相当的比例,如“四六开”或“五五开”。特别是平时表现,它可直接反映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知”“行”的统一。
  总之,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做到时效性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机地统一。
  参考文献:
  [1]欧阳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