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阅读书目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肖 峰

【机构】 贵州省盘县盘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旨在以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针对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对新课程标准指定阅读书为目的的指导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为今后学生学好语文,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质及其隐含的价值是对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建。实现文本的多元读解,在实践中学会探究性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是其价值追求。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书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让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旨在以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针对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对新课程标准指定阅读书为目的的指导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
  一、阅读目标
  根据小学学生的阅读基础,让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同时改革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2.能简要的复述故事的内容,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有一定的质疑、解疑能力、能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初步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4.要注意感情体验,能逐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激发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敏感和热情,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
  二、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外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积极作用。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选择一价值、最适合学生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要给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思想健康;二是有趣味性;三是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四是注意阅读的广度。以下各类图书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小学生必背的优秀诗文。
  三、创设生活化的阅读环境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人类语言还是教育,都是应生活之需而产生的,它们与人的生活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关联。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是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之精华,其中的绝大部分相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抽象的,又是间接的。而学生则拥有大量的、丰富的与之相关的直接经验,正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生活经验,文本中那些抽象、间接的经验对学生才具有了潜在的意义。这种潜在意义向现实意义的转化及其转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在阅读活动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将阅读活动尽可能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已有的视界期待,并将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这为学生的积极建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以促进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阅读方法及措施
  方法:1.初步学会默读;2.学会略读;3.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阅读;4.养成读书习惯,收集图书资料。
  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具体措施有:1.向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开展阅读展示等活动;4.课堂中通过表扬方法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愿望;5.定期把阅读的收获告诉家长,让家长以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把好的习惯带回家。
  五、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增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和课外阅读的数量标准,具体为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既《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总共160篇(段)最低阅读量为145万字。这个阅读量是所有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努力都必须完成的课外阅读量,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的下限。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前延后伸、内部互动、目标整合、多元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建立在语文的开放性,人的智能的多元性,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的基础之上的,涉及多个领域,它的建构是复杂的。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以文本为探究源,统整于一个体系内,有序地展开综合实践,由此体现对语文课程文化重建的内隐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10)
  [2]刘宗寅.《教学论原理》.山东大学出社,2010.22
  [3]曹明海.《小学语文教学系统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18
  [4]王尚文.《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2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7.21
  [6]蔡春.《从“独白”到“对话”》.《教育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