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作者】 张曰林

【机构】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一年级的安全教育老师,在近几年的安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合理、科学分组
  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男女比例、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这样方便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所以是在老师参与、小组民主推荐的情况下,选出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长不仅带领本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是本组的第一责任人,协助教师管理本组的一切事物。
  二、创建组名、口号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因此,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每一个小组创建自己小组的组名和口号。如:我班的班旗是一艘帆船,口号是:扬帆远航。那么,小组的组名就可以是:金帆祖、银帆组、红帆组、蓝帆组……相对应的口号就是:力量的帆、智慧的帆、勇敢地帆、团结的帆……组名就是这个小组的核心,像人的名字一样充满魅力,口号就是他们的精神所在,这样就把小组内的四个同学捆绑在了一起,组员就会为集体荣誉而战。
  三、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扶"和"放"。"扶"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劳动果实"。"放"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针对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四、小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评价的层面和角度要多而广:如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倾听度、思考度、合作度等方面,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认可的动作、赞赏的眼神、荣誉称号等。当然,作为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如:XX小组在探究知识时表现的积极主动,奖励合作星一颗。XX小组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奖励智慧星一颗。XX小组做的最端正,奖励礼仪星一颗。XX小组的X位同学听得非常仔细,奖励听讲星一颗……作为教师,不仅对课堂表现给予评价,还可以对各小组平时的纪律、卫生、课堂常规、两操等方面进行评价,设立:纪律先进小组、卫生先进小组、课堂常规最佳小组、两操最优小组、文明就餐小组等,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并给予一定奖励。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而且这种方式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每个同学都在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五、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按个体差异分4~6人组进行合作学习,变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信息。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较多的分析、讨论、探究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分析推理上相互促进,协作创新。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六、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并且,通过生生互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孩子们不但可以学会合作,还可以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尊重别人、正视自己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有些做法还有待于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学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耐心聆听、学会了合作与交流等。甚至,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同学们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一些同学为了答对老师的问题,听课也认真了,我看到了孩子们明显的变化。现在,就连试卷讲评、作业反馈我也学会了偷懒。试卷讲评采取: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点拨——当堂测试的形式,而作业反馈的任务就交给了小组长。这些变化让我很欣慰,使我工作着并快乐着。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懈努力,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