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组织和排练合唱

【作者】 杨昌智

【机构】 贵州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唱教学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喜爱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同时激发振奋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借鉴优秀合唱作品和资料,从明确合唱训练的目的、在组织合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几点体会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合唱教学;做法;实践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部分,随着美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合唱这门高雅的艺术形式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愈来愈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每年各地组织的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更有效地推动了这门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在从事音乐教学、观摩各式各样的合唱比赛及表演,尤其是组织合唱教学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借鉴优秀合唱作品和资料,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现汇报如下,以期待得到专家同行的多多指教。
  一、明确合唱训练的目的
  组织合唱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有情感地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喜爱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同时激发振奋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在组织合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明确组织合唱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前提,但要想真正组织好合唱教学,还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训练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掌握作品风格、形象,产生共鸣,并且提高心理反应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标题、节奏、旋律,充分发挥想像力,使其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意义、风格特征加以理解,以便更准确地表现作品。
  2.强调用气息歌唱。
  合唱队员的嗓音条件固然重要,但好的声音绝非是好的嗓子所能代替的,它是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得到的。有道是:“呼吸是歌唱的生命”。首先要把呼吸的要领告诉学生,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其次,在每次练习前,先做几次纯呼吸的练习,在练声时,不要喊叫,这样既破坏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时间长了还会使嗓子产生病变。要使学生歌唱时做到一切声音都要从弱声练起,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3.培养头声感觉。
  受身体发育条件的局限,儿童缺乏胸腔共鸣,应提倡以头腔为主体的头声共鸣。哼鸣是训练声音集中和获得高位置共鸣的最好方法。在做这个练习时,要让学生下巴彻底放松,嘴巴微闭,声音集中在眉宇之间,不要用压迫声带的喉音。练习时要有明显的头声感觉,随着程度的逐步加深,可做多声部的哼唱练习,培养学生头声感觉。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自如。
  4.声部的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声部的训练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先唱低声部为好,因为就一般合唱作品来说,高声部是旋律声部,比较流畅、动听、好学,而低声部旋律性、流畅性都差一些,难学、难记。
  5.内心听觉的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过度的依赖钢琴,会妨碍学生养成音乐的耳朵和内心听觉。芬兰的合唱指挥家阿·拿·普能林说过:“准确的音准总是需要的,耳朵和嗓子同样重要”。过分地依赖钢琴,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唱好音准,但缺少独立性,一旦离开钢琴就无法演唱。相反,学生依赖自己的思考和辨别,他的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即使离开钢琴也能很好地演唱。正因如此,应多加强无伴奏声部的训练以及合唱曲目的训练,以便有助于学生内心听觉的进一步增强,提高合唱能力。
  6.演训中,应经常用不同孩子担任领唱或表演。
  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中有一点提出: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在合唱的训演过程当中,应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有单独表现的机会,领唱、表演动作、演奏乐器或朗诵词等,形式可多样而新颖。这样以来,教师没有忽略任何一个合唱队的孩子,那么无疑将使孩子们对合唱产生更浓厚和积极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能力,也会令合唱团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几点体会
  1.融洽师生关系是搞好合唱教学的前提。
  在组织合唱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训练,学生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使教与学和谐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素质是搞好合唱教学的关键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外,在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想像力,提高理解力。另外,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孩子们的训练除得到家长的支持外,在平时与家长的交往中,应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音乐气氛的生长环境。
  3.反复演唱、勤学苦练是搞好合唱教学的保证。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出色的表演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对歌曲的反复推敲,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合唱教学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从而喜爱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合唱教学还能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激发振奋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增进团结。相信,通过广大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陈洪,视唱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