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途径

【作者】 张开世

【机构】 山东昌邑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文化不断地向数学教学渗透,可以说数学文化让教与学的理念更加人文化、多样化,极大带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对学生树立终身数学学习兴趣有较为深远影响,有利于他们形成完善的数学人格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以创新教学方法为媒介来渗透数学文化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创新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观念,让他们愉快的学习,体验欣赏数学美,提高数学技能,丰富数学知识,最终内化为数学性格,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要实现这些就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
  一.发掘数学的内蕴,展示数学的美学价值
  爱美、欣赏美是人的天性,赏心悦目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接受,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让学生欣赏、感悟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下子就会高涨起来。每个学过数学的人都感受过那样的时刻:一条辅助线使无从着手的几何题豁然开朗;一个变形使不等式证明获得通过;一个特定的“关系—-映射-反演”方法使原本不相干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时的快乐与兴奋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用“妙”字来描绘心中的感受。这种美妙的意境,会使人感到造化安排数学之巧妙、数学家创造数学之深邃、数学学习领悟之欢快。达到这一步,学生才真正感到数学的美丽,被数学所吸引,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三视图的教学可唤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美感享受,还有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不重不漏,完美无缺等都是在对美的追求,追求完美的数学境界是数学思维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应用数学的美学教育的功能,使人的思想得到提升、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发挥,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法国数学家阿达玛(J.Hdamaard,1865-1963年)说:“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可见,数学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
  二.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一种,它不同于形象思维,也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使用的实证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部分,但不是核心部分,只靠逻辑推不出新东西。“逻辑只是数学家为了保持数学健康而必须遵守的卫生规则”(H·外尔语),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与直觉思维、数学美学、合情推理、结构观念等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培养数学思维首先是数学意识的孕育与培养。数学知识需要数学能力来驾驭,而意识决定思考的方向,所以数学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其次是要提高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即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不感情用事;思辨分析,不混淆是非;严谨推理,不违背逻辑。
  高中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能进行培养数学意识和理性思维的教育,只在有心与无心、有意与无意之差别而已。许多数学家一再呼吁,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这种理性思维,应当在基础教育中适当加强,并使之融入中华文化。这是很对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多一些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
  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课时相对多一些,加上高中数学又是相对比较难的科目,许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数学课堂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特别大。
  高中数学课堂文化需要重建数学文化的内涵。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魅力,使课堂文化成为渗透数学文化,影响学生精神风貌,和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是一个小社会,教师是这个小社会的“引导人”,学生是其中充分享受民主和自由的“公民”,在这个特定社会的文化内涵里,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创新、民主、合作。
  创新,是高中数学课堂文化的灵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一定要有数学大师们那样辉煌的数学成果,但应该具有他们的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学者,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感染和鼓舞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怀着对未知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努力探索新知的抱负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和信心。
  民主,是高中数学课堂文化的准则。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自然就有一个发挥民主的问题。数学世界是最能体现民主的,没有绝对权威,能者为师,教学相长,学生会在民主氛围里感受到数学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将启迪他们热情地走向数学文化。民主的课堂是思想自由、开放的课堂,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探讨研究甚至争论成为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火花要保护。
  合作,是数学课堂文化的核心。现在欧美等西方各国盛行“合作学习”教学法,除了学习需要相互帮助之外,培养合作精神是教育目标之一。数学史的进程本身就是合作的结果:古-今,今-今,国内-国外,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完善了数学,也完善了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合作小组寻找课题,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实现真理的平台,学生必将自觉深入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去。现在部分重点中学竞争过度,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各科成绩前几名的学生名字,来刺激学生争名次,实际上是摧残学生心灵,弊多利少的做法。数学文化的介入,无疑将净化我们的数学课堂。
  总之,实践证明,当老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相联系时,学生就表现出向往、兴奋的热情。可见,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观念,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缺乏文化气息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郁闷。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都有较强的文化气息,这一特点也是他们成功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受人类文明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