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探
【作者】 吕明海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高一英语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兴趣激发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日常的阅读教学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积极思考,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学生的英语化程度在这个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四种
1、略读
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通过略读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据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阅读过程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3、推读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概读
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创造性阅读模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常通过谈话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引向创造性阅读模式。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重难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全文的主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这种阅读方式,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口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前应根据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改变以往阅读前单独教生词的做法,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以此巩固或检测学生对单词的理解程度。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总而言之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三、复述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读过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通过再次阅读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篇章信息分布,并检测学生能否迅速地找到某一具体信息,对课文中的理解障碍(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排除。提前将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考,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他们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非标准、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要指导学生提高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美英.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
[2]孟建国.论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语篇结构分析法[J]《内蒙古教育》.2011.09
[3]刘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0.05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兴趣激发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日常的阅读教学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积极思考,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学生的英语化程度在这个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四种
1、略读
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通过略读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据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阅读过程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3、推读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概读
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创造性阅读模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常通过谈话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引向创造性阅读模式。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重难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全文的主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这种阅读方式,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口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前应根据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改变以往阅读前单独教生词的做法,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以此巩固或检测学生对单词的理解程度。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总而言之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三、复述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读过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通过再次阅读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篇章信息分布,并检测学生能否迅速地找到某一具体信息,对课文中的理解障碍(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排除。提前将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考,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他们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非标准、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要指导学生提高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美英.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
[2]孟建国.论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语篇结构分析法[J]《内蒙古教育》.2011.09
[3]刘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