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李玉玲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师范附属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小学数学四则计算过程中,学生呈现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其原因,除少数学生由于计算方法掌握不好外,就多数学生来说,还存在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特征,把握其造成错误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有很大益处。
一、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感知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在感知式题时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点。这是造成他们四则计算错误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如:他们由于感知笼统,常把“÷”、“×”看成“+”,把“≈”当成“=”、把“<”误为“>”。有的在感知式题的过程中,只注意到式题的部分或一些个别现象,不注意计算式题整体的数字,结构特征,因而在头脑中整体印象差。如一些学生对整个计算式题尚未看完,连计算数字还未看清,就忙于计算,自然容易出现漏抄或错误抄写的现象,当然谈不上从整体上把握特征,选择快捷正确的计算方法。
2、注意方面的原因。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差,因此他们的注意不能持久,易分散,加上四则运算练习的方法单调,运算比较繁琐,更容易使他们感到乏味,从而导致注意的分散。如有的学生在草稿上计算正确,而抄写时却抄成另一题的结果,有的学生在分数四则运算时能约分的不约分等。
不善于分配注意也是小学生的弱点。由于他们的分配能力差,当运算需要他们注意分配几个方面时,常常顾此失彼,而造成错误。如计算: [1.4÷1■+(3■-3.5)×■]×1.6 此题在计算时不仅要注意四则运算的方法,运算顺序,分数小数互化外,还特别需要运用同数相减得0,同数相除得1,0乘任何数得0,数加0数等,学生往往不善于分配注意而导致运算错误。
3、记忆方面的原因。记忆是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在四则计算过程中,瞬时记忆量较大,小学生由于记忆差导致计算错误。如乘法和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减法计算中的连续退位,学生在中间的得数的储存时常常忘加进位数和退位数;在分数的约分中,就常常在约分的过程中忘掉公约数,而导致计算错误。
4、思维定势方面的原因。思维定势在不变的环境中有积极的作用,在变化的环境中会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新法则。如在整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要求数位对齐,于是有的学生就形成了末位数要对齐的思维定势,而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就常犯小数点不对齐的错误。再如在初学带分数减法时,若分数部分不够减,有的学生由于受整数减法是退“1”做“10”的定势思维影响,常出现不顾分母是多少,也来用借“1”作“10”,造成计算错误。
二、错误的防止和纠正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四则计算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另一方面要注意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的培养。
1、注意指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首先感知材料所呈现的结构、顺序,以及信息的强度,对记忆、理解和再现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如第一次感知的概念、运算法则较模糊,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清除造成的模糊印象,在运算时就会产生各种错误。因此,在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注意突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指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和运算公式。
2、培养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认真审题的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四读”、“四审”的良好习惯。即一读审题型特点;二读审运算顺序;三读审计算方法;四读审计算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审题目很重要,计算顺序要记牢,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计算。
在规范书写的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三严”的良好习惯。即严格书写格式,严格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规范书写,严格草稿计算的书写习惯。
在细心计算,仔细检查的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步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数字抄写一步一查,计算一步一查,并做到数字符号要对照,横式竖式要对照,上式下式要对照,计算出现的错误就会杜绝。
一、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感知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在感知式题时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点。这是造成他们四则计算错误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如:他们由于感知笼统,常把“÷”、“×”看成“+”,把“≈”当成“=”、把“<”误为“>”。有的在感知式题的过程中,只注意到式题的部分或一些个别现象,不注意计算式题整体的数字,结构特征,因而在头脑中整体印象差。如一些学生对整个计算式题尚未看完,连计算数字还未看清,就忙于计算,自然容易出现漏抄或错误抄写的现象,当然谈不上从整体上把握特征,选择快捷正确的计算方法。
2、注意方面的原因。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差,因此他们的注意不能持久,易分散,加上四则运算练习的方法单调,运算比较繁琐,更容易使他们感到乏味,从而导致注意的分散。如有的学生在草稿上计算正确,而抄写时却抄成另一题的结果,有的学生在分数四则运算时能约分的不约分等。
不善于分配注意也是小学生的弱点。由于他们的分配能力差,当运算需要他们注意分配几个方面时,常常顾此失彼,而造成错误。如计算: [1.4÷1■+(3■-3.5)×■]×1.6 此题在计算时不仅要注意四则运算的方法,运算顺序,分数小数互化外,还特别需要运用同数相减得0,同数相除得1,0乘任何数得0,数加0数等,学生往往不善于分配注意而导致运算错误。
3、记忆方面的原因。记忆是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在四则计算过程中,瞬时记忆量较大,小学生由于记忆差导致计算错误。如乘法和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减法计算中的连续退位,学生在中间的得数的储存时常常忘加进位数和退位数;在分数的约分中,就常常在约分的过程中忘掉公约数,而导致计算错误。
4、思维定势方面的原因。思维定势在不变的环境中有积极的作用,在变化的环境中会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新法则。如在整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要求数位对齐,于是有的学生就形成了末位数要对齐的思维定势,而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就常犯小数点不对齐的错误。再如在初学带分数减法时,若分数部分不够减,有的学生由于受整数减法是退“1”做“10”的定势思维影响,常出现不顾分母是多少,也来用借“1”作“10”,造成计算错误。
二、错误的防止和纠正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四则计算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另一方面要注意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的培养。
1、注意指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首先感知材料所呈现的结构、顺序,以及信息的强度,对记忆、理解和再现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影响。如第一次感知的概念、运算法则较模糊,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清除造成的模糊印象,在运算时就会产生各种错误。因此,在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注意突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指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和运算公式。
2、培养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心理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认真审题的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四读”、“四审”的良好习惯。即一读审题型特点;二读审运算顺序;三读审计算方法;四读审计算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审题目很重要,计算顺序要记牢,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计算。
在规范书写的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三严”的良好习惯。即严格书写格式,严格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规范书写,严格草稿计算的书写习惯。
在细心计算,仔细检查的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步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数字抄写一步一查,计算一步一查,并做到数字符号要对照,横式竖式要对照,上式下式要对照,计算出现的错误就会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