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教师教学语言能力问题
【作者】 曹广俊 李俊杰(执笔)
【机构】 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就现阶段青年教师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出从讲话训练、朗诵练习、语言习惯培养、心理素质强化及普通话的标准使用五个方面加以改进的措施,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插上翱翔的翅膀。
关键词:教学语言 工具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但无论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语言始终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在讲台上,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阐述观点等仍要凭借教学语言来完成,这也是任何先进设备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学语言依然是教师教学中最主要的工具。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专业方面造诣很高,甚至著作等身,但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方面,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我国杰出数学家陈景润,他们分别在哲学和数学方面的成就举世闻名,但是他们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却无法与其学术成就相提并论,这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可现实中有的教师知识并不堪称渊博,专业造诣也并非首屈一指,但其教学效果却比前者更好。这就经常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的现象。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单纯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教学语言的驾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则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运用,提高使用此工具的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语言能力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
一、讲话训练
讲话训练可采用讲稿讲话、列提纲讲话和即兴讲话三种方式。
1.用讲稿讲话。这种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很多。因为已有讲稿,成竹在胸,可避免怯场以至语无伦次的发生。但讲话练习的讲稿,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独立性。写讲话稿要根据论题,明确主旨,突出中心,纲目分明,开篇新颖,结尾有力。为了取得理想的讲话效果,还可以事先将讲话稿记下来,讲时不拿讲稿。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讲稿内容,必要时兼以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产生一种和听众互动的效果,增强讲话的吸引力。
2.依提纲讲话。依提纲讲话比按讲稿讲话难度要大些。这种方式需要讲话者敏捷思维,迅速组织语言,才能连贯地讲下去。列好提纲后要做深刻的思考,考虑出讲话的大体内容及有关细节,打好腹稿。这种练习,要选择内容简单且能够和自已的经历、专业、生活感受联系起来的论题,或者比较熟悉的内容,也可以选定教材中的一个问题来进行。
按提纲讲话不用死记硬背讲稿,只要掌握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材料,即使遗漏了一些枝节问题讲话也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样就能使自己更多地注意到所讲内容的本身,从而更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讲话者更从容自如。
3.即兴讲话。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日渐增多,常常需要我们对有关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尤其是教师具有即兴讲话的能力。即兴讲话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在短暂时间内迅速考虑好讲话要点,确定下讲话内容和范围。锻炼即兴讲话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它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二、朗诵练习
教学语言虽不是朗诵语言,但是朗诵运用有声语言的技巧无疑可提高教学语言美的素质,对提高教学语言的能力很有助益。
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面,朗诵要求能表现出细腻的感情和其中细微的变化。经常练习朗诵,必然会提高自己运用声音的技巧,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自己讲出话来抑扬顿挫,有时语调铿锵,慷慨激昂;有时似淙淙溪流,娓娓动听。
教师可以找闲暇时间练习朗诵,体会如何充满感情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也可以录下音来自行分析朗诵的优劣之处。
三、语言习惯培养
人们由于性格不同说话往往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人说话连贯、完整、逻辑性强,有的人说话支离破碎,甚至出现半截话。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人们对此并未作过多的留意,但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口头语言作一番分析、研究、甚至鉴定,深刻认识自己口语表达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可以向经常听自己讲话的人征询意见,也可以录下自己的讲话,反复分析研究,正确认识自己的讲话能力并不断加以改进。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是了解自己讲话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说明你的讲话能吸引他们,被他们接受;如果学生精神懒散,甚至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说明你的讲话引不起人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直接征求学生的意见。
四、心理素质强化
教学语言的运用效果和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甚至影响极大。从教师讲话的神态和流露的感情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内心的力量是胆怯,还是充满信心;是十分肯定,还是犹豫不决;是严肃认真,还是敷衍塞责;是热情洋溢还是冷若冰霜,等等。这些心理表现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对教学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时,运用教学语言才会充满自信,进而消除胆怯的心理。平时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多数情况下要用确信无疑的肯定语气、语调进行,切忌表现出忧疑、不肯定乃至闪烁其辞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产生怀疑,增加学生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普通话的标准使用
有些老年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普通话说不好算不得什么,甚至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末改鬓毛衰”自嘲。老年教师乡音难改无可厚非,但是青年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负有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责任,而且应该在使用普通话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这方面,国家已对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考核等级要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学语言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果。“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教师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的语言,掌握教学语言这把“利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驾驭教学语言的高手。
作者简介:1.曹广俊(1964.10~),男,甘肃省平凉市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教学及职业教育教改问题研究。
2.李俊杰(1962.12~),男,甘肃省平凉市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职实验教学及职业教育教改问题研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 工具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但无论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语言始终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在讲台上,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阐述观点等仍要凭借教学语言来完成,这也是任何先进设备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学语言依然是教师教学中最主要的工具。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专业方面造诣很高,甚至著作等身,但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方面,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我国杰出数学家陈景润,他们分别在哲学和数学方面的成就举世闻名,但是他们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却无法与其学术成就相提并论,这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可现实中有的教师知识并不堪称渊博,专业造诣也并非首屈一指,但其教学效果却比前者更好。这就经常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的现象。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单纯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教学语言的驾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则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运用,提高使用此工具的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语言能力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
一、讲话训练
讲话训练可采用讲稿讲话、列提纲讲话和即兴讲话三种方式。
1.用讲稿讲话。这种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很多。因为已有讲稿,成竹在胸,可避免怯场以至语无伦次的发生。但讲话练习的讲稿,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独立性。写讲话稿要根据论题,明确主旨,突出中心,纲目分明,开篇新颖,结尾有力。为了取得理想的讲话效果,还可以事先将讲话稿记下来,讲时不拿讲稿。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讲稿内容,必要时兼以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产生一种和听众互动的效果,增强讲话的吸引力。
2.依提纲讲话。依提纲讲话比按讲稿讲话难度要大些。这种方式需要讲话者敏捷思维,迅速组织语言,才能连贯地讲下去。列好提纲后要做深刻的思考,考虑出讲话的大体内容及有关细节,打好腹稿。这种练习,要选择内容简单且能够和自已的经历、专业、生活感受联系起来的论题,或者比较熟悉的内容,也可以选定教材中的一个问题来进行。
按提纲讲话不用死记硬背讲稿,只要掌握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材料,即使遗漏了一些枝节问题讲话也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样就能使自己更多地注意到所讲内容的本身,从而更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讲话者更从容自如。
3.即兴讲话。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日渐增多,常常需要我们对有关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尤其是教师具有即兴讲话的能力。即兴讲话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在短暂时间内迅速考虑好讲话要点,确定下讲话内容和范围。锻炼即兴讲话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它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二、朗诵练习
教学语言虽不是朗诵语言,但是朗诵运用有声语言的技巧无疑可提高教学语言美的素质,对提高教学语言的能力很有助益。
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面,朗诵要求能表现出细腻的感情和其中细微的变化。经常练习朗诵,必然会提高自己运用声音的技巧,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自己讲出话来抑扬顿挫,有时语调铿锵,慷慨激昂;有时似淙淙溪流,娓娓动听。
教师可以找闲暇时间练习朗诵,体会如何充满感情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也可以录下音来自行分析朗诵的优劣之处。
三、语言习惯培养
人们由于性格不同说话往往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人说话连贯、完整、逻辑性强,有的人说话支离破碎,甚至出现半截话。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人们对此并未作过多的留意,但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口头语言作一番分析、研究、甚至鉴定,深刻认识自己口语表达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可以向经常听自己讲话的人征询意见,也可以录下自己的讲话,反复分析研究,正确认识自己的讲话能力并不断加以改进。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是了解自己讲话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说明你的讲话能吸引他们,被他们接受;如果学生精神懒散,甚至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说明你的讲话引不起人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直接征求学生的意见。
四、心理素质强化
教学语言的运用效果和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甚至影响极大。从教师讲话的神态和流露的感情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内心的力量是胆怯,还是充满信心;是十分肯定,还是犹豫不决;是严肃认真,还是敷衍塞责;是热情洋溢还是冷若冰霜,等等。这些心理表现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对教学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时,运用教学语言才会充满自信,进而消除胆怯的心理。平时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多数情况下要用确信无疑的肯定语气、语调进行,切忌表现出忧疑、不肯定乃至闪烁其辞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产生怀疑,增加学生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普通话的标准使用
有些老年教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普通话说不好算不得什么,甚至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末改鬓毛衰”自嘲。老年教师乡音难改无可厚非,但是青年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负有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责任,而且应该在使用普通话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这方面,国家已对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考核等级要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学语言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果。“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教师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的语言,掌握教学语言这把“利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驾驭教学语言的高手。
作者简介:1.曹广俊(1964.10~),男,甘肃省平凉市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教学及职业教育教改问题研究。
2.李俊杰(1962.12~),男,甘肃省平凉市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职实验教学及职业教育教改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