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让学生轻松习作

【作者】 李建慧

【机构】 贵州省瓮安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中,对老师来说最难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作文了。通常作文课都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文题,学生们便拉起架式“写”,但是拿起笔,思绪万千,却无从下手。尽管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学生们也会说:“我们是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哪儿那么多东西可以写、那么多美可以发现啊!”于是作文课变成了“作难课”。所以我们应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使作文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关键词:紧贴生活 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轻松习作 
  现在的小学生都怕写习作,教师也怕教习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表述表明了学生习作的目的以及习作教学的价值,是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也不能仅仅关注习作知识和技巧,而应更多地追寻一种儿童精神,倡导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写儿童经历过的真实生活,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梦幻和科幻世界。那么如何让学生习作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呢?笔者认为要从生活出发,让习作生活化。
  一、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
  习作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解决“习作选材难”的问题。我们的学生都是农村的,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相比,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见识固然存在着局限,但他们生活空间也是很广阔的,有些方面甚至是城里的孩子无可比拟的。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步入社会,融入大自然,让他们去了解工人怎么做工,农民怎么种田,观察日出与日落的变化,观赏花的生长怒放,欣赏小动物的生活起居,特别是留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为自己的习作积累大量的活生生的素材。比赛、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实验、考察……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素材,教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考虑来选择习作训练的素材。首先低年级段:练说一句完整的话;练说两句完整的话;练说几句完整的话;围绕一个意思练说一段话;练习写一句和几句话;练习看单幅图写一段话;练习看多幅图、实验、活动、电影(视)、听故事等写一段话。其次中年级段:学写静物、景物、动植物、活动等;学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话等;学习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在练写片断时做到记事完整具体,有条理、有中心。再次高年级段:进行篇章训练,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结构等布局谋篇策略;学习把握要素,分清主次,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写好人和事的一般方法,从而逐步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教学所提出的目标。
  二、在训练中体验习作兴趣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一种创设,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的方法,那就是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创设适合他们学习的情境。例如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激动的脸部表情或者布置相应的环境气氛。我们在教学中,从开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特有的情境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表演、做实验、做游戏等方式,寻找在具体的情感兴趣点,并通过以上方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习作训练中就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情趣,引导学生快乐习作,解决“怕作文”的问题,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三、在指导中获取习作空间
  习作训练提倡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重视内容,淡化文体,为学生创造自主、自由、自能的作文氛围。根据作文训练系列要求,我们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如高年级学生课外自由写日记,教师选定好的日记让学生当堂宣读,这样既可让学生自主表达,自由倾吐,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中年级则引导学生练写想象作文,如看图或根据给定的事物编写童话故事等,适当的时候还举行想象作文竞赛。对此,学生有兴趣,积极性高,表达上有激情,训练效果很好。曾经有这么一次,当我准备走进教师上课的时候,却出了一个突然状况,一个学生吐了满地,其他同学只知道争先恐后地报告老师,却对脏物熟视无睹或避而远之,对生病的人一点关心也没有。我本想很狠批评他们一顿,但转念一想,何不因势利导?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她吐了”。然后用平和的口气说:“同学们,你吐过吗?在什么场合吐了?当时心情如何?这时你最需要什么?”一些同学说出自己对吐了的同学的嫌恶是错的,一些同学认识到应该怎么做,大家讨论得很热烈。许多同学都有很多想说的话,我抓住时机,在“她吐了”后面添上省略号,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结果学生不但有话可说,可写,而且想的都情真意切,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班长也带头把脏物清理了。这次不但让学生多了一次写作的练习,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情感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四、在评价中领悟习作快乐
  按照新课标要求,降低训练的难度,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励性体现在教师不再只关注习作的文字技巧和形式,更看重习作教学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维、语言去要求学生。开放性体现在每学期,都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和学习实际,举行多种习作比赛。如现场的班、校习作竞赛,投稿、参赛等,以此来调动全体学生写好习作的积极性。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就看我们怎么利用。如:音体美课程中的多样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而许多的品德课都与语文的教学有着同步作用,这样的教材安排为我们学科间的互动与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学生的写作打开一片自由而广阔的新天地。
  总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重视习作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让习作生活化,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使习作变为一件快乐的生活常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