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生本的理念创新主题班会的模式

【作者】 林文斌

【机构】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之一,在教育学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灌输”式、“师本”为主的传统主题班会模式,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的主题班会效果更突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
  关键词:生本教育 德育教育 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为了教育好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学生也需要主题班会这样的平台,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见识,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目前,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组织上,过于单调呆板,形式单一,常拘泥于先准备好材料(教例、课件和视频等),然后在班会课上讲,台下学生认真地“听”。仍然依靠班主任主动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吸收”,这样弄得班主任非常地累,甚至有些班主任犯上“主题班会恐惧症”。这样的主题班会所取得的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的,学生也不会喜欢上主题班会。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学生这个本体被无情地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者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有些主题班会的内容比较抽象或者很空洞,与实际相差较远,贴近不了学生的身边,对学生实际的帮助和指导意义不够。
  在创新主题班会模式的实践中,我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中,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必须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并对学生高度尊重。主题班会的教育问题来源于学生,必须依靠学生来解决,那么开展主题班会的模式也可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一、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欢和对学生实际帮助大的主题作为主题班会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内部需要,把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体会到这些小事或普遍现象所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含的的道理。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做到以“小”见“大”,例如针对学生使用手机普遍的现象,设计《我和我的小伙伴——手机》的主题班会,研究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疏而不堵;又如针对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提炼主题《男生女生的故事》,让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思考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交往,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班主任也要学会“大”中见“小”,紧扣时代的发展,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善于从国内外出现的大事件或最新热点新闻提炼主题,让学生的思想实际接受新时代、新教育洗礼,并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例如从热点词“中国梦”挖掘《我的高中我的梦》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时光,树立理想信念,做一个有梦想的高中生,并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梦想。
  二、创新主题班会形式,学生自主参与
  生本教育理念中提到教育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当然也必须依靠学生来解决。主题班会是为了一切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本体,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形式来开展主题班会,必须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班会形式的变革、创新,依靠学生来突破瓶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不仅能体现学生这个“本体”,体现对学生的高度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大群学生主动想点子、创新主题班会形式,肯定比一个班主任冥思苦想的效果好得多。例如在《我和我的小伙伴——手机》主题班会中,学生就自主地想出了好多创新的形式,有的学生把它设计成小辩论赛,有的学生把它演成了小话剧或小品,有的学生把它写成了诗歌,甚至有的学生根据自己使用手机的历程把它设计成情景剧。在感叹学生多才多艺的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智慧潜力的巨大,依靠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这么多好的创意,这样地主题班会学生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三、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全面依靠学生
  要做到高度尊重学生,取得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过程,才发挥“本体”的重要作用。在开展主题班会《交通安全小卫生》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活动,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引导者”,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全班同学推荐了两个同学(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作为本次主题班会总负责人兼主持人。然后在这两个同学的组织下,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组大约8到9人。每小组民主推荐小组长一人,负责本小组主题班会的任务布置、讨论交流、形式设计、过程实施等,同时监督本小组成员任务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向总负责人汇报本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而总负责人直接向班主任汇报主题班会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班主任则通过了解情况对主题班会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作为引导者而不直接参与主题班会的组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来创新主题班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动了起来,把事情落实到每个小组,细化到每个人,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抢事做,人人把事做好。到了真正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非常丰富,表现欲非常强烈,才华横溢,让我深切地尝到全面依靠学生的甜头。两位主持人主持风格鲜明活泼,表达流畅,妙语连珠,尽现“大师”风范。第一小组展示的是小话剧,自编自导自演,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上台表演,而且角色不同,诠释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小组通过全组成员的努力,把交通安全法则谱写成歌词,配上流行乐曲,全体成员一起演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把主题班会推向了小高潮。第三小组把交通安全知识做成知识问题答,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知识问题抢答,氛围浓厚而激烈,学生都反映学到不少交通安全知识。第四小组则推出了一个小品,批评和讽刺不文明的交通参与行为,指出了当代高中生必须遵守交通法规,才能做一个有素质的交通参与者。第五小组自创了一套舞蹈,把交通安全的各种手势融到舞蹈里面,创新了交通安全手势的展示形式,还加深了学生对交通安全手势的了解。第六小组把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写成了诗朗诵,在该小组成员激情洋溢、朝气十足的朗诵中主题班会达到了最高潮。
  四、建立主题班会评价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
  评价是为了高度肯定学生,激励是为了让学(下转第45页)(上接第66页)生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向前发展,学生都是需要被肯定和激励的。根据生本的理念,我把评价激励机制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在无形的评价中,我主要是通过赞美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突出表现,高度表扬学生的多才多艺,激励学生继续发挥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自己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在有形的评价中,我则通过全班学生民主讨论,与学生共同制作出一套量化的评价标准,对在主题班会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于表现突出学生个人评选出最佳才艺奖、最具人气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原创奖、最佳突破奖、突出贡献奖、最具潜力奖等。设立的奖品有奖状、笔、笔记本、书签等,再专门召开一个颁奖典礼,让获奖的团队和个人上台领奖,并做简短的获奖感言,让学生体验获得被肯定和认可的滋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个性化越来越强的教育时代,班主任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主题班会,探索主题班会的新模式,改变传统主题班会的旧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体,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学生实际、学生发展,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性、实践性、自主性的新型主题班会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敬喜.主题班会—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J].希望月报,2006,(24)
  [2] 张锐.主题班会形式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10)
  [3] 张先明.创新主题班会优化活动形式[J].中国农村教育,2002,(10)
  [4]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70,165-168.
  [5]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