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彭春永 刘 华
【机构】 山东莒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只是为“应试”着想,要为学生长远发展、未来就业考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立于竞争社会不败提供有效武器。
关键词:中职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 实践策略
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学生将来立于竞争社会不败的有效武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只能仅仅为后来学习奠定基础,而获得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却一辈子受用,适应未来的竞争。所以,我们能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中职数学教学,谈谈自主学习实践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激发自学兴趣
苏霍姆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兴趣作动力保障,学生就没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更不能将自学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就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是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为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化”,将教与学的过程“乐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注重引导,加强沟通
要想真正成功的进行数学教学,就必须重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使其主动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的整个过程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不单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现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知识的建立过程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波利亚曾经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重视整个概念的形成,不断总结各种法则与定理,推导公式公式,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教具或实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是思维的心脑。没有问题,就无法启动思维。而问题来源于质疑,来源于学生与文本交流时的“发现”。而多数中职学生初中时数学基础层,常常不会主动质疑和思考,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激发探究热情,引发学生去质疑,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火花得以迸发。当然,质疑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心理安全环境。如果学生感到心理不自由、不安全,他不可能质疑,也不敢质疑。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我们应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开启智慧的大门,进行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学生质疑效果不好甚至错误,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成果,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质疑品质和探究热情。
四、传授自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目标,需要教师在“教”时授予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独立自学时才有方法和能力,才不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一)自主预习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平台。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更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除了事先安排外,就是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要求,明白预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在预习还要勤于动手操作,必要时还可制作学具或动手做实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
(二)尝试练习法。在预习阶段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进一步内化为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运用课后的练习题巩固预习成果。
(三)对比学习法。加强知识对比,不但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区分,还能强化记忆,把握本质。
(四)归纳整理法。归纳整理能力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在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系统的教学结束后,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分散的知识成一系统的链状。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长期记忆,不能使学生知识内结为一个整体。
(五)调查收集法。调查收集是学生动手学数学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查。
五、引导自学体验,关注点滴成功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小小的发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思维投身到解惑和创新的学习当中。
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教师长期贯彻执行。这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长远的规划,力争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有落实,特别是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进行。而在日常教学中,就是传授方法,激发信心。
关键词:中职数学 自主学习 培养 实践策略
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学生将来立于竞争社会不败的有效武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只能仅仅为后来学习奠定基础,而获得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却一辈子受用,适应未来的竞争。所以,我们能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中职数学教学,谈谈自主学习实践策略。
一、采用趣味教学,激发自学兴趣
苏霍姆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兴趣作动力保障,学生就没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更不能将自学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就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是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为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化”,将教与学的过程“乐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注重引导,加强沟通
要想真正成功的进行数学教学,就必须重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使其主动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的整个过程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不单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现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知识的建立过程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波利亚曾经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重视整个概念的形成,不断总结各种法则与定理,推导公式公式,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教具或实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问题是思维的心脑。没有问题,就无法启动思维。而问题来源于质疑,来源于学生与文本交流时的“发现”。而多数中职学生初中时数学基础层,常常不会主动质疑和思考,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激趣,激发探究热情,引发学生去质疑,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火花得以迸发。当然,质疑也需要方法,但更需要心理安全环境。如果学生感到心理不自由、不安全,他不可能质疑,也不敢质疑。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我们应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开启智慧的大门,进行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学生质疑效果不好甚至错误,我们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成果,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质疑品质和探究热情。
四、传授自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不教”目标,需要教师在“教”时授予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独立自学时才有方法和能力,才不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一)自主预习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平台。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更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除了事先安排外,就是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要求,明白预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在预习还要勤于动手操作,必要时还可制作学具或动手做实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
(二)尝试练习法。在预习阶段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进一步内化为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运用课后的练习题巩固预习成果。
(三)对比学习法。加强知识对比,不但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区分,还能强化记忆,把握本质。
(四)归纳整理法。归纳整理能力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在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系统的教学结束后,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分散的知识成一系统的链状。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长期记忆,不能使学生知识内结为一个整体。
(五)调查收集法。调查收集是学生动手学数学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查。
五、引导自学体验,关注点滴成功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小小的发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思维投身到解惑和创新的学习当中。
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教师长期贯彻执行。这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长远的规划,力争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有落实,特别是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进行。而在日常教学中,就是传授方法,激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