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试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
【作者】 吕莉莉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基本态度、基本方法”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主动去获取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了足够的体验和收获,达到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 有效性教学 设计
一、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
教师盲目的“教”,学生盲目的“学”,教师从不问自己我教给学生这一个知识点,学生是不是能掌握这一类的一系列知识,学生从不问自己我可以用老师教给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因此教学变得无目的,甚至应付差事,把书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二)“浮夸”
先不说常态课,每次去听公开课,老师就会说“你回答的太棒了”,然后就看到学生竖起大拇指喊道“棒,棒,你真棒,我要比你还要棒”一节课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开始觉得这是在鼓励和认可孩子,可后来仔细思量,发觉这样会不自觉得养成学生浮夸,自负,互相吹捧的不良思想,再者每节课都说很多次,孩子有那么多激情吗?不经意间老师又压抑了孩子,要求他们做不情愿的事情。
(三)“海市蜃楼”
语文课缺少不了朗朗的读书声,缺少不了对课文汉字的分析讲解,而今的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课文还没读就开始看影片,视频,图片。汉字还未掌握就开始将课外的很多东西“灌进”课堂,还美其名曰“拓展”,语文课被上得有时像思品课,有时像自然课,有时像环保课,然而“像雾像雨又像风”,唯独找不到“在水一方”的语文味“佳人”。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合理调控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操作
1、上课预备铃声响,各任课教师应及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用具,确保在正式上课之前到达教师,不能以任何的理由迟到。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掌握得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不提无效的问题,做无效的教学事情,拖延课堂教学时间。
3、精心设计安排课堂练习作业,杜绝“拿来主义”,随意编印题目,每次都要先于学生做过,保证在下课铃声前准时结束课程。
(二)加强课堂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执教能力,“亲其师而信其道”
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既要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也要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行动反思,重点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实符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
根据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设》中曾论述的教学思想核心:“所谓求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儿童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教师指导的中心乃在于:引起并激化儿童内部的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借以调动儿童对教材展开主的能动的自我活动。本学段教学内容的特点是课本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但是由本学段引出的问题却很多,且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课文内容贴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结合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心理特点,以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标,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程序设计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个人借助拼音阅读课文——小组探讨较难的字词——讨论归纳课文内容——教师讲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总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程序实施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心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只是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涵义时。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妈妈与奶奶是如何相处的,却不能通过妈妈的行为举止启发到孩子也应该去学会体贴和孝敬老人,一年级的《棉鞋里的阳光》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母亲的行为感染孩子,让孩子也学会去爱老人。
2.个人借助拼音阅读课文
皮亚杰说过:“智慧起源于动作,思维不过是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将学生认为较难的生字生词写在黑板上,为下一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比如教师不要把生字直接出示给孩子,而是先问孩子,你们有什么不会的或是你认为很难的容易出错的需要给大家强调和纠正的字,告诉老师,我们一起解决。
3.小组探讨较难的字词
维果斯基认为:“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不仅有行为和行为的影响,思想和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新的行为,新的思想。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已经书写的较难的生字生词进行讨论,读音,字形,结构,字义或近义词,反义词,造句都可以作为学生小组合作的讨论内容。这样也许A学生不会的字词通过B、C、D等同学的模仿,可以达到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4.讨论归纳课文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因此竞争、合作、讨论都成为他们喜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无需教师提示,小组间自动展开竞争。10分钟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或是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归类,筛选,得出最终结果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思维成果被老师认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由此激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期间,教师也要示意让学生体会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集体的智慧胜过个人的力量,要竞争更要合作的道理。
5.教师讲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总结
成就感能够促使学习者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而适度的焦虑使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也更敏捷,因此,无论各小组前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都异常关注讨论结果成败的原因。允许学生在前面理解内容正确的一项中选一条,再利用各小组间个体的差异,来体现集体的优势互补效应,教师针对学生的新发现即使给予提问,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结果,得出最后的答案,再由学生代表评价学生解释的合理性,教师只在学生需要时给及启示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效教学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出发,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学生小议从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之后,教师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做小结,而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最终给出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学习方法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6.布置作业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创新,因此教材不应只作为传承知识的载体,还应该是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凭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比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就算通过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动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始终,使他们爱上课堂呢?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注重创造富有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再有,教师决不能“一言堂”,老师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人人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实的课堂,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即使不能够做到最好,但我们可以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 钟启泉.崔允漷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J]上海教育,2000(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 有效性教学 设计
一、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
教师盲目的“教”,学生盲目的“学”,教师从不问自己我教给学生这一个知识点,学生是不是能掌握这一类的一系列知识,学生从不问自己我可以用老师教给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因此教学变得无目的,甚至应付差事,把书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二)“浮夸”
先不说常态课,每次去听公开课,老师就会说“你回答的太棒了”,然后就看到学生竖起大拇指喊道“棒,棒,你真棒,我要比你还要棒”一节课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开始觉得这是在鼓励和认可孩子,可后来仔细思量,发觉这样会不自觉得养成学生浮夸,自负,互相吹捧的不良思想,再者每节课都说很多次,孩子有那么多激情吗?不经意间老师又压抑了孩子,要求他们做不情愿的事情。
(三)“海市蜃楼”
语文课缺少不了朗朗的读书声,缺少不了对课文汉字的分析讲解,而今的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课文还没读就开始看影片,视频,图片。汉字还未掌握就开始将课外的很多东西“灌进”课堂,还美其名曰“拓展”,语文课被上得有时像思品课,有时像自然课,有时像环保课,然而“像雾像雨又像风”,唯独找不到“在水一方”的语文味“佳人”。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合理调控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操作
1、上课预备铃声响,各任课教师应及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用具,确保在正式上课之前到达教师,不能以任何的理由迟到。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程度和接受、掌握得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妥善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不提无效的问题,做无效的教学事情,拖延课堂教学时间。
3、精心设计安排课堂练习作业,杜绝“拿来主义”,随意编印题目,每次都要先于学生做过,保证在下课铃声前准时结束课程。
(二)加强课堂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执教能力,“亲其师而信其道”
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既要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也要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行动反思,重点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实符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
根据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设》中曾论述的教学思想核心:“所谓求知,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儿童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教师指导的中心乃在于:引起并激化儿童内部的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借以调动儿童对教材展开主的能动的自我活动。本学段教学内容的特点是课本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但是由本学段引出的问题却很多,且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课文内容贴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结合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心理特点,以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标,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程序设计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个人借助拼音阅读课文——小组探讨较难的字词——讨论归纳课文内容——教师讲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总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程序实施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心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只是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涵义时。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妈妈与奶奶是如何相处的,却不能通过妈妈的行为举止启发到孩子也应该去学会体贴和孝敬老人,一年级的《棉鞋里的阳光》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母亲的行为感染孩子,让孩子也学会去爱老人。
2.个人借助拼音阅读课文
皮亚杰说过:“智慧起源于动作,思维不过是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将学生认为较难的生字生词写在黑板上,为下一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比如教师不要把生字直接出示给孩子,而是先问孩子,你们有什么不会的或是你认为很难的容易出错的需要给大家强调和纠正的字,告诉老师,我们一起解决。
3.小组探讨较难的字词
维果斯基认为:“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不仅有行为和行为的影响,思想和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新的行为,新的思想。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已经书写的较难的生字生词进行讨论,读音,字形,结构,字义或近义词,反义词,造句都可以作为学生小组合作的讨论内容。这样也许A学生不会的字词通过B、C、D等同学的模仿,可以达到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4.讨论归纳课文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因此竞争、合作、讨论都成为他们喜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无需教师提示,小组间自动展开竞争。10分钟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或是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归类,筛选,得出最终结果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思维成果被老师认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由此激发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期间,教师也要示意让学生体会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集体的智慧胜过个人的力量,要竞争更要合作的道理。
5.教师讲解,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总结
成就感能够促使学习者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而适度的焦虑使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也更敏捷,因此,无论各小组前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都异常关注讨论结果成败的原因。允许学生在前面理解内容正确的一项中选一条,再利用各小组间个体的差异,来体现集体的优势互补效应,教师针对学生的新发现即使给予提问,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结果,得出最后的答案,再由学生代表评价学生解释的合理性,教师只在学生需要时给及启示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效教学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出发,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学生小议从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之后,教师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做小结,而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最终给出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学习方法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6.布置作业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创新,因此教材不应只作为传承知识的载体,还应该是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凭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比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就算通过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动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始终,使他们爱上课堂呢?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注重创造富有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再有,教师决不能“一言堂”,老师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人人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实的课堂,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即使不能够做到最好,但我们可以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 钟启泉.崔允漷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J]上海教育,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