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效课堂让我得到了成长

【作者】 卢建国

【机构】 江西信丰县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好《课程标准》,深化我县课程改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经县教育局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县推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活动,我校乘着全县课改的东风,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入七中一年来,我深受启发,在课改方面成长很快,不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大有提高,就连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就一年来我在课改方面情况谈几点小结:
  一、初识课改。进七中以来,我一直在乡下初中从事九年级地理教学,很明显我的目的以及学校的目的是想办法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无论在平时教学还是在考试中,我都是抱着应试的目的来教学的。尤其在平时教学中,我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课间还要多次强调哪些要记忆的,哪些有可能会来考的。在教学中很少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导致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对这样的知识不感兴趣,加上中考地理学科只有30分的分值,所以学生也好,学校也好,对这门学科都不够重视。进入七中以来,刚进学校就是对我们新进来的老师进行了“七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培训,当时我是半信半疑,在思想上还是转变不过来。慢慢地,学校领导在每次开会时,都会强调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而且别的大部分老师都已经开始着手采用这样的模式,这种课改理念逐渐深入我的脑海中,我试着想,别的老师能采用,为何我不能采用,别的老师能上好这样的课堂,我为何上不好。带着这样的心结,我开始试着采用高效课堂模式,学生也觉得很好奇,而且慢慢的学生也开始在这样的课堂上配合我,让我在课堂上逐渐处于主动。
  二、边学边改。对这样的课改,我开始充满信心,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很积极回答问题,学生不会偷懒,不会捣乱,甚至不会打瞌睡了。每次上完一节高效课,我都是带着笑容离开教室,我很满足,同时我也知道,作为一种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下去,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方法会让学生产生疲惫的,就是自己也会觉得同一种方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下完一节课后,紧接着马上回顾上节课讲的内容,认真思考用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不合适的话下节课一定要改过来,而且问一问同行,这样的方法是否合适,学生能否听懂,能否适应,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带着这样的探究精神,每节课后,我都会不耻下问其他老师,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是直接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从中汲取精华,与自己的课比较,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这样的高效课堂模式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多合作探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彻底醒悟过来,抛弃原先那种机械式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有没有学到,由过去只关心考试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将这种理念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日本》一课,我在课前已布置了学生要预习,也发了导学案,在导学案上涉及了许多知识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我在课堂上也强调说,书上找不到的知识,你们在家里要去查找资料,比方说:“地震的好处”,“日本的经济特点”,“中日何时建交”?等问题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的。而且我已点名每个组分别找哪一个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有由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布置下去,没想到上课时同学们的表现出乎我的预料,关于日本的位置、自然环境、国花、地震频发、经济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甚至还有中日历史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被他们解决了,而且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展示,我又一次领悟到:原来课堂应该属于学生的,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三、深入课改。逐渐认识到了课改的重要性,也在课改中收获了喜悦,让我更加坚定要将课改进行下去,而且要不断完善。慢慢地,我开始比较注重小组长培训这一环节了,我发现只要课堂前培训好小组长,上起课来非常轻松,这些小组长俨然就是小老师,一方面小组长在班上较有威信,另一方面小组长会去查阅资料,知识面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提高了。如我在上欧洲西部这一节内容时,我课前要求了小组长要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并利用周末时间,查找资料,把导学案上的题目完成。小组长当然是不用多说了,就连其他同学也一起去了查找资料,最后在上课时,同学之间在小组长带领下,争论不下,个个都有自己的意见,尤其是讲到欧洲西部旅游这一部分内容时,个个像旅行家似的,个个像是旅行社的总经理一样。最后总结时,我只是简单的提了几点,同学们仍然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再发表几点看法,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停下来,我不得不佩服现在学生的知识面,不得不佩服现在学生的胆识,课后我暗自高兴,因为这样的课堂正是我想要的,这样的效果出乎的我意料,这些学生自己去了查找资料,让他们无形中学会了自主学习。除了小组长培训外,我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时一定会深入到每个小组,看看他们讨论的情况,在边上指点一番,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点拔一下,还得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深深地感到,由自己去解决的问题才会更深刻,更加记忆犹新。对学生们质疑的环节,往往是由学生间先解答,让“小老师”先答,如果答得不够好再点拔,学生间在课堂上得到锻炼,也更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畏首畏尾。
  四、反思课改。回顾一年来我的课改之路,新的理念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良好合作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一年来的课改,我在享受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
  1、有的时候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是花架子。有的时候我们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热闹,一味地追求形式,认为课堂热闹了,才是成功的,其实不然,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是否进步了,是否感悟到了真理。所以有时候课堂上太热闹了,作为老师要及时控制,不然有的调皮的学生会利用这个机会起哄,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其他人的学习。
  2、小组合作过于泛滥,“积极倡导探究式合作的学习”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我采用。但我在运用中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对环节的设计和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准,如过于简单的没必要合作,过于深奥的,学生合作也解决不了,有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看起来很活跃,但学习效果低微,或交流后教师点评不到位。
  3、展示时,有的学生会无所事事,甚至是起哄捣乱。这也是我上课,包括其他老师采用高效课堂上课遇到的一个问题。展示时,不可能全体同学都来,只能挑选一两个,其余同学觉得没他什么事,要么在那里说话,要么在那里做其他作业,更有甚者,反正他听不进去,一旦有同学展示时,他认为说闲话、捣乱的机会来了,就趁机聊个没完没了。
  我们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合作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的一种,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当作每节课的首要选择,而应当慎重选择,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改的浪潮中,我会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不断吸收新思路,努力把握课改方向,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伴随着课改逐渐走向成熟,我与课改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