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作者】 冯 燕

【机构】 广西博白县博白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后进生”就是指我们常说的差生,即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一个班级只要有一、两个后进生调皮捣蛋,就会影响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甚至连学校、家庭、社会也受到严重影响。在新形势下,这些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容易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走入歧途,变成“危险品”。如果教育得法,完全可以把他们转化过来,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学校班级产生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不需要一枝独放,还需要百花争艳,万木逢春,才有真正蓬勃生机。学生常比作是“朝阳”,那后进生就是“迟开的朝阳”,跟优生相比,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怀、呵护.....小心得要像对待鲜花上摇摇欲坠的露珠,这个比喻虽说有些夸大,却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粗心大意。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义务感、责任心,还需要超常的毅力去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跟优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已的切身体会:
  一、厚爱后进生
  师爱作为人类社会众多“爱心”中的一种,它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它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师爱是一种无私、高尚、真挚的爱,是一种职业上高度的政治素质,神圣的使命感、义务感。在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没有爱,就没有事业,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教师必须有爱心,用爱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与尊重,使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平时除了严爱优生,更注重厚爱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已不如别人,特别是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我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疾声厉色,整天训斥;要么不管不问,视而不见,不管是“粗暴型”还是“冷淡型”,都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好学生,是我们当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教书育人”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工作。爱,不只是挂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厚爱”,犹如膏药,要贴近学生的胸膛。
  师爱无痕,师爱亦无垠。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善于挖掘闪光点
  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即使是废铁,也有可熔炼成钢的成分;即使是木屑,也可燃起熊熊的火焰。后进生的身上自然也有闪光点,我们应该努力地寻找和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已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学记》中有句名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已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2信心。在实施质教育的今天,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和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材,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特长,对于后进生来说,某一方面可能会稍差些,但有可能在其他的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优点。因此,对后进生,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全面分析,留心其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思想变化,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才会与老师产生共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我相信,积极主动,发自内心的改过,其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后进生被动的接受转化。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扬起走向新生活的风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李玲,虽然是个女孩子,,便是从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上却一点也找不到女孩子的影子。上课不专心听、下课老欺负人、纪律散漫、满嘴脏话,老师说不得,家长管不了。面对这要样的学生,我一开骀还真有点手足无措,但职责告诉我:绝不放弃。于是,我一边细心观察她的言行,与她真诚地交谈,了解她的好恶,一边调查了解她的家庭状况。从中得知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对她根本无瑕顾及,平常驻跟七十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她奶奶告诉我,每天放学回家,就知道跳绳,而且跳得很好,我很高兴,因为学校运动会中,就有跳绳比赛。我就由此下手,让好她好好练习,希望到时能代表班上参加比赛,勇夺第一名。比赛那天,我让同学们站在两旁为她呐喊助威,她果然不负众望,跳出全校最高分,得了一等奖。我向她表示祝贺,感谢她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并告诉她: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象跳绳一样努力,老师会更喜欢她,同学们一定更欢迎她。从此,她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专心些了,偶尔还会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肯做了,虽然字写得不是很漂亮;课后也不经常打架了,有时还会做一些好事......我因势利导,经常在公开场合表扬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她自已也显得信心多了,在期末统考中,语文还考了80多分的好成绩。在一次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她特意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卡片送给你,上面还留言:老师,谢谢您的爱!看着这句普通却发自学生肺腑的话,我心里有了一丝丝的安慰。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实现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后进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老师,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后进生转化得到了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否则,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所花的心血就很可能付诸东流。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转化后进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证,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是老师们的责任,也是教育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