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作者】 旦 增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达那普乡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课改 组织引导 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而今,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喊越响,但实际收效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以学生考分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观念仍未根本改变;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对师生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考分”的指挥棒效应仍十分显著,只能通过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质量观,变“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课文《桂林山水》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改提倡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搭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进行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对这些词语理解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画面(自制的教学课件)来理解、体会。又如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我则引导学生动作表演,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表演、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老师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通过写搭石,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作为中小学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主要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思想教育。这说明评价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分是不合理的,是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相悖的。另外,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形成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有关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学得怎样,也要看教师教得怎样。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校领导、教师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四、强化教研组功能,落实教学常规
首先,要选好带头人。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选择热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热心于教学科研、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群众关系好的中青年教师任教研组长。
其次,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责任,通过制定有关职责规定和条例,使教研组长和每位成员都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同时,又给予教研组相应的权力,如学科教学管理权,教师任课任职的决定权等等。
其三,教研组的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四有”: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定期总结评估,有专人检查;“四定”: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四抓”:抓重点课题的研究,抓集体备课,抓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抓学法指导的研究。
其四,要拓宽思路,优化教研活动,如组织写读书(报刊)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会,举行教科研究辅导讲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记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总结或论文,编一份质量评价检测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研重点和活动内容与形式。
总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和中小学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其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及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表面“文章”,避免搞形式主义,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改 组织引导 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而今,教学质量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适应和立足社会的“生命线”。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喊越响,但实际收效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以学生考分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观念仍未根本改变;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对师生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社会上尚未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考分”的指挥棒效应仍十分显著,只能通过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质量观,变“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课文《桂林山水》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改提倡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搭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进行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对这些词语理解还比较抽象,我又组织学生通过画面(自制的教学课件)来理解、体会。又如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我则引导学生动作表演,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表演、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老师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通过写搭石,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作为中小学教育主渠道的学科教学,主要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思想教育。这说明评价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分是不合理的,是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相悖的。另外,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形成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有关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学得怎样,也要看教师教得怎样。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校领导、教师牢固地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四、强化教研组功能,落实教学常规
首先,要选好带头人。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选择热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热心于教学科研、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群众关系好的中青年教师任教研组长。
其次,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责任,通过制定有关职责规定和条例,使教研组长和每位成员都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同时,又给予教研组相应的权力,如学科教学管理权,教师任课任职的决定权等等。
其三,教研组的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做到“四有”: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定期总结评估,有专人检查;“四定”: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内容;“四抓”:抓重点课题的研究,抓集体备课,抓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抓学法指导的研究。
其四,要拓宽思路,优化教研活动,如组织写读书(报刊)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会,举行教科研究辅导讲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记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教学总结或论文,编一份质量评价检测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研重点和活动内容与形式。
总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和中小学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其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及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表面“文章”,避免搞形式主义,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怎样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