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营造和谐与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者】 张茂霖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有人格,学有学风。师德校风是校园文化面貌之展现,是学校的“精气神”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和谐带来美好,发展带来生机,和谐与发展中的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民乐县第三中学是教育资源整合中改扩建的大型初级中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所学校良好的环境是外显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很好地证实学校的办学条件,树立学校良好的外在形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校园环境抓起。
  l、加大投入,搞好学校的硬件建设
  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没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办学质量就无从说起。学校办学,创建校园文化的基础便是硬件建设。如果头顶就是D级危房,安全就无从说起,更难说安心了;如果上课的课桌随便一碰便会倒塌散乱,学生将不能安心上课、活动;如果校园中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没有,窗明几净又从何谈起?如果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一块,又如何安排学生的活动及体育锻炼?如果学校有了电脑却无放置的房屋,无宽带可上网,共享教育资源将是空话……
  由此可见,创建和谐发展中的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便是搞好硬件建设,使之有坚固美观的教室,有光滑平坦的活动场地,有开展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场所,学校水、电、网络通,基本生活设施齐全,校舍安全。做好了这一点,也就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美化校园外在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使人愉悦,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绿化、净化着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在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现有建筑、场地、经济条件及学校中、长期的规划,从审美和环境育人,环境塑造人的角度来设计好学校的每一个文化建设实体,不管是建筑物的设计,学习橱窗、校训、名人名言、名人挂像、安全宣传画、风景图等,还是花坛、草地、绿化带鱼塘、莱地等,他们的设计都要给学生留足空间,都要有校园布局的整体美,使它们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照应,浑然一体,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3、注重细节,规范室内布置,彰显班级特色
  在室内的布置上,要统一规范。学校各班级中都要有统一规范的课程表、值日表和作息时间表。同时各班级要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校特色,创建好班级特色专栏、黑板报等。还要有激励学生上进和自律的班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规范》、名人名言、学习评比专栏等。同时建立好家长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张贴在显眼处,便于学生需要帮助时用。
  二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形象
  这一层面的创建,需要时间投入,需要感情投入,需要科学方法投入,需要人文情怀投入,所以它最耐人寻味,最具学校独创性。
  1、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提升教师形象,学校形象乃至教育形象,最终使当地人民群众信任,争取社会力量对办学的支持。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风中体现了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风。教风为主导,学风为主体,要抓好校风的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教风建设。好的教风形成了,也自然形成了好的学风。①、从教师作风建设人手,抓好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鼓舞斗志,振作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教改标准为引领,统一思想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敢于承担义务,树立团结协作的风气。②、打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师中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依法治校,以德执教”的理念,确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要把经济理念引入校园——学生是上帝(没有了学生,当然也就没有了老师)。同时以校内外的先进典型激励教师,树立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教风。⑦、以廉政建设“八项主张”和“六项禁令”为准绳,勤俭节约,严以律己,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在校内建立责任问责制,以此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2、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
  ①、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书画展览”、“少年故事会”、“比巧手”、“作文竞赛”、“禁毒知识演讲”、“文艺汇演”、“安全演练”等活动,开好“两季运动会”。学校党团组织要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通过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此带动农村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②、以课堂教学来组织开展活动。课堂教学是一种人人参与的活动,它能使学生全员参与,发展兴趣爱好,并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学生潜力,增强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所以,以课堂教学来组织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也能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以制度管理求发展,促校园文化建设
  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制度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②是否有利于满足地方群众与家长的意愿,尤其是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让家长放心满意就成了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③是否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学校有一套贴近实际的制度,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学校教育便能发展,更深层的人性化的校园文化便能产生发展,便能去塑造他人。
  4、在学生中建立合作、互动的竞争机制
  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竞争,开展校与校、级与级、班与班之间的比赛与竞争,能激发师生的潜能,释放创造力,使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增进友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正确地在学习中利用好这一关系,就能达到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学校生活中这种朋友式的竞争与合作有力地推动和验证着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公正与公平的社会道德理念。
  5、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以人做为载体体现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流动在教师心中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团结协作、其乐融融的家庭式的生活,应该有高尚的道德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为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品格也就成了学校管理中的重点。①、人文的文化建设与条理式的制度要有机结合。学校不只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也需要关心理解教师,在新课改、新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要让教师能正确地看待工作、生活、正确地看待自己。对工作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又要有安全感、幸福感、自足感。②、以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来凝聚教师,团结共事。通过对教师待遇、教育教学发展的横向、纵向对比,来憧憬教育的美好明天,团结教师一致向前看,一致踏实干。④、以领导者的人格来感染教师,以教师的人格灵魂来塑造学生。④、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校的人际关系,提升校园文化,以和谐促发展,以和谐促平安。
  总之,和谐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应是在和谐与发展中来建设的,要求做到以“物”为基,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来提升办学水平。要求我们师生人人来营造,人人来参与。追求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将是新时期我们农村中小学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