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当前形势下技校发展之路
【作者】 吕玉国
【机构】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国务院推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引导社会办学,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技工学校,如何改变现状,强化自身,与高等职业学校接轨,是摆在众多技工院系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校发展;接轨
一、技工学校现状
技工学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面临着“招生难、教育难、分工难”三大难题,处于“招不进来,分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一)招生难、生源差
受当前企业失业率高和“不愿当工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重学历轻工人的倾向,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孩子当工人就是没出息,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生源少,学校多,抢生源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技校给出优厚条件,反而被认为是传销宣传。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许多技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提前做好招生工作,但招生仍然不理想,导致大量水平较高的技校生源流入职业高中、高中、中专委培或高中复读的队伍中去,造成了技校生源短缺、素质成低下的后果。
(二)教育难,质量差
由于生源素质差,近年来技校招生困难,使一些技校招生时不断降低质量,造成技校学生良莠并存,整体素质低下的现象,给提高教育质量带来难度。一些学生自私自利,懒惰成性,加上穷人养娇子现象逐渐突出,某些技校制度不全,措施不力,管理不严,培训的学生思想素质较差,业务水平低,纪律观念薄,造成学生质量差,企业不愿要,“产品”不好销。
(三)分配难,满意少
企业改制后,多数企业人满为患,不愿增加负担,需求人数日渐减少。学校设备老化,实习设备更新缓慢,跟不上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学内容不适应企业用工要求。部分学校为了保证生源,设置一些财会、商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企业需求的技校生主要做脏累差,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造成分工难,企业与学校满意度差的现象。
二、技工学校发展对策
面对这些现状,学校应该如何发展,成了当下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1、制度减设,以制度管理人
成立决策部门、执行部门、服务监管部门。否决人情化管理,按照制度化管人。监督、检查部门进行评估,对做事不力的,不会做事的按制度进行待岗处理,经过学习再上岗,对于会办事能办事的发扬其办事精神,进行奖励,鼓励更努力办事做事。做到人尽其责,人尽其才,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使人流动起来,活起来,加强制度管理,立足于制度建设。
2、文化建设,全校共提高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为校办事、以校为家为载体,加强各级人员的思想建设,共同努力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在制度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凝聚共同存亡的灵魂意识,为全校共同发展做出个人最大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立足于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不断提高职工幸福感。
3、简化事情流程,精简结构,效率做事
把学校的大事简化为“招生、教学、就业”三个主要任务上,全校师生为三个任务努力做事,从主线上抓成绩,把无关不必要的事情简化,提高每个职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度,简化不必要的无效工作,从三大任务上提高自己,做到人人都熟悉清楚三大工作的要点,为三大任务做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立足于事情简单化、重要化。
(二)加强岗位责任制,促使全校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
1、立足本职,清晰学校定位
技校不同于中小学校,没有义务教育的国家支撑,也不同于高等学校培养理论科研工作,但技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操作人才的重任,在当前形势下,认清技校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从技能实践入手,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把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为企事业培养一线操作人员是永远的责任重担,立足于此,技校的地位永远不可代替。
2、发展自身,加强内部提升,
发展是硬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自身,提高社会竞争力。从理论上,从实作上不断发展自身,强化自身,发展“双师型”教师。从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从自身优势上发展课程,发自身之特长,走尖端之路,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提高自身动手实作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进企业就可用、可大用的操作人员,强化自身素养,发展有特色的专业,与企业需求接轨,立足于众多的学校之中。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产教结合
1、发展校企合作,建校于企业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所需培养大量人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的发展建设一支坚强的后盾,企业建设在什么地方,学校就建设在什么地点,依托企业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结构,为企业服务,立足于企业。
2、调方式、转结构,成就技能蓝领
面对新形势,从自身开始调结构、转方式,因事设岗,以岗聘人,争取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负责,争取做好做全,把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从实际坐起,从制度做起,把学校办活办牢,从为校着想,从为事着想,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竞争力,立足于本校的结构调整上,先活学校,后活自己。
总之,新形势新环境下,技校要发展,一要发展强化自身,二要改革陈旧模式,从制度上、结构上、方式上找原因,找应对方法,使技校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担当起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俊林;新时期技工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2、 单守军;关于技工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3、 张凯;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发展的思考[J];硅谷;2009年19期
作者简介:吕玉国,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硕士研究生,冶金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专业建设与课程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校发展;接轨
一、技工学校现状
技工学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面临着“招生难、教育难、分工难”三大难题,处于“招不进来,分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一)招生难、生源差
受当前企业失业率高和“不愿当工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重学历轻工人的倾向,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孩子当工人就是没出息,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生源少,学校多,抢生源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技校给出优厚条件,反而被认为是传销宣传。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许多技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提前做好招生工作,但招生仍然不理想,导致大量水平较高的技校生源流入职业高中、高中、中专委培或高中复读的队伍中去,造成了技校生源短缺、素质成低下的后果。
(二)教育难,质量差
由于生源素质差,近年来技校招生困难,使一些技校招生时不断降低质量,造成技校学生良莠并存,整体素质低下的现象,给提高教育质量带来难度。一些学生自私自利,懒惰成性,加上穷人养娇子现象逐渐突出,某些技校制度不全,措施不力,管理不严,培训的学生思想素质较差,业务水平低,纪律观念薄,造成学生质量差,企业不愿要,“产品”不好销。
(三)分配难,满意少
企业改制后,多数企业人满为患,不愿增加负担,需求人数日渐减少。学校设备老化,实习设备更新缓慢,跟不上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学内容不适应企业用工要求。部分学校为了保证生源,设置一些财会、商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企业需求的技校生主要做脏累差,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造成分工难,企业与学校满意度差的现象。
二、技工学校发展对策
面对这些现状,学校应该如何发展,成了当下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1、制度减设,以制度管理人
成立决策部门、执行部门、服务监管部门。否决人情化管理,按照制度化管人。监督、检查部门进行评估,对做事不力的,不会做事的按制度进行待岗处理,经过学习再上岗,对于会办事能办事的发扬其办事精神,进行奖励,鼓励更努力办事做事。做到人尽其责,人尽其才,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使人流动起来,活起来,加强制度管理,立足于制度建设。
2、文化建设,全校共提高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为校办事、以校为家为载体,加强各级人员的思想建设,共同努力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在制度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凝聚共同存亡的灵魂意识,为全校共同发展做出个人最大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立足于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不断提高职工幸福感。
3、简化事情流程,精简结构,效率做事
把学校的大事简化为“招生、教学、就业”三个主要任务上,全校师生为三个任务努力做事,从主线上抓成绩,把无关不必要的事情简化,提高每个职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度,简化不必要的无效工作,从三大任务上提高自己,做到人人都熟悉清楚三大工作的要点,为三大任务做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立足于事情简单化、重要化。
(二)加强岗位责任制,促使全校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
1、立足本职,清晰学校定位
技校不同于中小学校,没有义务教育的国家支撑,也不同于高等学校培养理论科研工作,但技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操作人才的重任,在当前形势下,认清技校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从技能实践入手,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把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为企事业培养一线操作人员是永远的责任重担,立足于此,技校的地位永远不可代替。
2、发展自身,加强内部提升,
发展是硬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自身,提高社会竞争力。从理论上,从实作上不断发展自身,强化自身,发展“双师型”教师。从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从自身优势上发展课程,发自身之特长,走尖端之路,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提高自身动手实作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进企业就可用、可大用的操作人员,强化自身素养,发展有特色的专业,与企业需求接轨,立足于众多的学校之中。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产教结合
1、发展校企合作,建校于企业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所需培养大量人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的发展建设一支坚强的后盾,企业建设在什么地方,学校就建设在什么地点,依托企业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结构,为企业服务,立足于企业。
2、调方式、转结构,成就技能蓝领
面对新形势,从自身开始调结构、转方式,因事设岗,以岗聘人,争取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负责,争取做好做全,把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人,从实际坐起,从制度做起,把学校办活办牢,从为校着想,从为事着想,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竞争力,立足于本校的结构调整上,先活学校,后活自己。
总之,新形势新环境下,技校要发展,一要发展强化自身,二要改革陈旧模式,从制度上、结构上、方式上找原因,找应对方法,使技校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担当起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俊林;新时期技工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2、 单守军;关于技工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3、 张凯;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发展的思考[J];硅谷;2009年19期
作者简介:吕玉国,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硕士研究生,冶金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专业建设与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