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陈正源

【机构】 陕西省靖边县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原则,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比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页、学习软件等形式组织学生自学,然后再进行自我检测,最后教师进行讲解与归纳,其教学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据调查发现,中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其次,“人机互动”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课程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给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探索工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开阔学生探索的视野,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动手、动脑,使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真正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1、“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原则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吸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与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3、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能否运用教学技能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意义。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组织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各个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适应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指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内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价。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开发的教学软件资源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让它们服务与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需要所有教育工作人员的全体努力和不懈追求。我们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教育工作们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一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绍春 张琢李 吉南 钟永江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10期
  2. 常强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7期
  3. 杜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读写算》2011年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