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面对考试的思考

【作者】 陈兴顺

【机构】 山东省寿光市化龙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丢下考试这个包袱,摆脱考试的束缚,摆正学习的心态,为用而学,并在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不断拓展。丢下考试这个包袱,并不是说不管考试,该进行的考试仍然要进行,该出现的成绩还是要出现。把每一考试都当成一次练习,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一次考试。日常学习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不让考试牵着鼻子走,让考试成绩出于自然,而不刻意为之。这样,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将不再枯燥乏味,学习的乐趣也将会自然显现于学习过程之中。
  关键词:教育,家长,考试
  现在,学校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离不开考试,各行各业招录员工需要考试,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晋升也离不开考试。考试已经渗透到了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须跨越的一个关口。
                      ——题记
  每当跟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聊起考试,大家对于考试大都表现出倍感无奈。多少年来各级教育政府机构虽然一再强调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各层人士基于对考试的认识的差异和对评价教育教学手段认知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素质教育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学校教育依旧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魔咒,学校教学也无一不是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转。在众多的教师、家长以及教育领导和政府领导的心目中,唯有考试成绩才能衡量教育教学的成败。众多的学生几乎全部被考试成绩牵着走,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应付考试。那么,我们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如何才能摆脱考试的束缚,甩掉考试的包袱,让教育回归自然本色呢?
  一、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正确面对考试
  曾几何时,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为了考核而教学。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失败。
  是想那位教师不想考核得个优秀?那一位老师不想晋升一个高级职称,为自己晋升职称时多加点分数?我纵观了很多学校的教师考核办法,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很多学校教师的工作业绩一项占了考核总成绩的40%。在其他三个方面基本没有差距的情况下,工作业绩的40分就成了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更不用说还有的学校将业务能力按照工作业绩重复计算成绩。这样的考核制度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能动性,让教师对其所教科目学生的成绩极为重视。众多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更高一点,不惜更多的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和节假日,大量给学生布置作业;不惜鼓励学生大量购买教辅资料;不惜鼓励学生利用星期天参加补课等等。着众多的扭曲的教学措施,彻底败坏了教育的形象,也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的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辍学率逐渐增多,无一不跟过度考试相关。可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那里意识到这方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学校的考核方法核对教师的考核方法里面狠狠的抓住了考试成绩这一点啊。
  但不这样考核又能怎样呢?学生的考试科目可以用分数衡量,用来考核。而道德呢?用什么来衡量和考核呢?学生的非智力方面怎样考核?
  个人狭隘的认为,现行考核制度可能会成为中国教育的“罪人”。
  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把老师从考试中解脱出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回归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考试
  记得学校刚刚设立教学奖的时候,一位校长提着我的名字跟我说:现在考试有教学奖了,以后教学要更加努力呀!我回答说:教学奖设上十万十,我也不能为教学件拼命;教学奖一分钱不设,我该怎么教还怎么教。我认为,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应用。
  在十年前的一次潍坊市的教研活动中,潍坊市教育局物理教研员贾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脱离了考试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学校教学既然离不开考试,作为教师和家长只能正确面对考试。就日常考试的作用而言无非就是检查过去一段时间教与学的得失,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更好的改进和调整下一步学习。有三个学生,考试成绩必有一二三名;有三位老师教授同一学科,固然教师的付出同样多,考试成绩也必有个一二三名。作为教师,若能从考试中透析教学的得失,具体深入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方案,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主动落实就足够了,大可不必为考试成绩排名一二三的先后顺序而纠结。
  同样,家长也不能过分的关心学生的考试排名和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现在,不少家长对学生考试都实施了奖惩,学习成绩进步了,给与奖励:买衣服,多给零花钱等等,成绩下降了,给与惩罚:批评,克扣零花钱,不买衣服,甚至打骂等等。作为家长务必要学会跟孩子沟通,通过考试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帮助其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并给与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就OK了。
  曾经有的老师在考试之前,喜欢给学生猜题,给学生划出重点题,让学生重点练习。也有的老师经常告诉学生不在考试范围内容不要学,别浪费时间。我对上述做法极不赞同。我认为,这样教学严重违背了教学的本义。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每一次的教学都能够与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终身发展相联系,我想他一定不会只把大纲要要求考试部分的内容教给他。只要教师能够跳出考试成绩的小圈子,摆脱掉那点私利的束缚,那他的教学思路一定会更宽,教育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更明显。
  三、作为学生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考试
  在日常,我经常和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学习?现在学习各科知识有什么用?考试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我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应用,虽然很难说清楚将来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用得到。学习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考试,为用而学才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有从考试中走出去,抱着为用而学的目的进行学习,学习的知识才能扎实深入持久,学习的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得以提高。记得我的一位同学,直到上高三的时候还没有想到考学。他当时的理想目标现在说来很低。那时候,我们农村刚刚用上电,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加工刚刚起步,农业生产中,优良品种对提高粮食产量的效应刚刚呈现。这位同学的愿望就是高中毕业后或者干一名农村电工,或者钻研一下高分子材料加工,或者回到农村研究一下遗传育种。就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主动钻研了物理电学,化学中的高分子材料部分和生物学中的遗传学部分。仅仅用了两个月,到期中考试时,这三科的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预料,甚至连他自己也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成绩。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接近三十年的时间,这位同学对高中所学的这三科知识仍然记忆犹新。
  丢下考试这个包袱,摆脱考试的束缚,摆正学习的心态,为用而学,并在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不断拓展。丢下考试这个包袱,并不是说不管考试,该进行的考试仍然要进行,该出现的成绩还是要出现。把每一考试都当成一次练习,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一次考试。日常学习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不让考试牵着鼻子走,让考试成绩出于自然,而不刻意为之。这样,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将不再枯燥乏味,学习的乐趣也将会自然显现于学习过程之中。
  让教育走向正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教育管理机构和教师对考试思想的转变,只有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彻底改变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方式,才能让教师改变对待考试的态度,教师才能主动引导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江琦,西南师范大学
  2、优酷网,《轻松考试快乐学》视频,山东公共台
  作者简介:陈兴顺 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化龙初中,大学本科毕业,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