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坚持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作者】 史 杰

【机构】 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断追求语文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分类,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育教学 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教学,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简单地说,反思教学就是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强有力措施。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展开行动研究,生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低效或无效教学转化成“高效教学”。
  一、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分类
  1.教学前的反思
  ①反思语文教学观:是偏执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面,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摇摆不定的常规教学还是强调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共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都应该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两者对立而统一。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②反思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③反思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探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教学,关键就是“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对自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认识和反省,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3.教学后反思
  教学过程之后的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重点。有很多老师认为教学完成反思就没意义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进行反思的目的是在于它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行为过程进行的思考性回忆,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教学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理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学生更好的学,教师今后更好教,二者共同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
  2.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三、语文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1.教学日志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学日志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某方面,以及的体会和感受付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控制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它能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沉淀教学思维的最好方式,有效地弥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落差。使我们能够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2.影像资料
  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在让听课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给予评价,最后将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结合起来,发掘自己的强点和弱点。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进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3.切磋交流
  教学反思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因此教师要想全面的提高应与自我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同事对话,阅读经典著作与教育家对话,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只有坦诚地说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共同探讨、切磋,彼此提出建议和不同观点,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我们自己的实践理论,达到自我业务能力的提升,深化了教育改革的理念。
  “吾行故吾思,吾思故吾在”。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的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丁舒:“ 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
  陈晓瑞 马建文教学行为的反思性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
  罗雅萍 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