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陆玉宏

【机构】 贵州省独山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设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效果
  在锻炼中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应把"快乐体育"融入到我们的体育课堂当中,但快乐是一个元素,不是全部,更不是追求的目标。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的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机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一、外部环境
  1.场地的布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课堂宽敞,学生视野开阔,外界信息通过传导神经的兴奋性,达到大脑中枢这种条件反射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器材与设备器材的准备是体育课堂运动量与运动密度的基本保证,也是上好课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数量的器材设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上好体育课。因此,应课前准备好该堂课的体育器材,例如:篮球的气匝如何,球的数量要多少,技巧前滚翻的垫子是否干净,跳高架横杆的长度是否标准,踏跳板反弹性安全性情况等等,器材应检查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3.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周围的现象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这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很大。
  4.卫生的条件,大自然美丽新鲜空气,场地干净整洁,球场上线条清晰,绿树成荫,跑道上没有杂物,黑白相间的栏架,整齐划一的排列,足球场上草皮翠绿,大自然的美与人融为一体,给人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图案。这些美的现象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在精神上产生美的启迪,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心理产生了投身大自然之中,进行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使得他们起到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从而拥有强壮的身体,承担学习的艰巨任务,将来更好的投身到建设祖国家乡之中,成为一名四化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二、内部环境
  1.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的心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的心境直接影与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仪表、语言、表情及每个示范动作,对学生的学习心境都能产生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学习的心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仪表要整洁大方,着装整齐,表情喜悦,乐观向上,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产生强烈艺术感,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开始,有结束,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
  2.注重学生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基本条件之一,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及个性,达到创新目的。
  3.应当重视学生自主作用的调和,重视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在课前先交给学生练习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学会思考,学习自觉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这就像我们所说的“注入式”“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应注意是否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4.1、师生角色要变换,4.2、教与学的转换,把学生的优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从而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诸多方面的,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校的措施,共同营造一个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性情中动起来,学到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在课中进行相互评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评价所学的技能颇为重要。现在许多课中都有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学生在课中对自己、对他人、对小组同伴、对班集体,甚至对老师做出一些评价,都能使运动技能学习更加理性化,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便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