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法新探

【作者】 赵长文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被誉为“百科之母”,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将成为重中之中。到底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摸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例如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猜谜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雷雨》一课时,我出这样的三个谜: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晴天穿白袍,下雨穿灰袍,不到地里来,只在天上跑;?白花不是花,花园不种它。夏秋看不见,春冬天上撒。让学生猜猜谜语,允许讨论,交流,制造浓浓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向课文迁移。
  二、动手操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动手操做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把生硬的语言文字演变成生动、形象,学生就会饶有趣味、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引导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一个实验,用两个石头在相同的高度,同时放下石头,到底哪个石头先着地?现在哪个同学先做?于是,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抢先做实验,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情趣高昂起来了,下面课文的学习就在快乐中有序的完成。
  三、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认识的基本走向是由一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知到理性,有基本事实到基本理论。
  在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我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面面俱到,要求背诵、默写,死记硬背,如果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话,我会整天没有笑容。后来,我改变了这个教学方法,重新调整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观看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学习课文,在提问时,也不刻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和谐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团结、发展,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对我所上的课觉得已经不是负担,学习的内容也觉得轻松,学习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  
  四、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又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情趣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果冷漠沉闷的教学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情趣和情感。这就要求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作到:
  1、设情境,营造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势的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还是把“自己放在心上”还是有那么一回事,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任何负担,宽松、愉快地学习。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融洽师生系。融洽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教师,也会他教的课程,“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走向平等,不是把自己看成教学的主宰,而是把自己作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去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求索的艰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了解,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才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语文课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