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牛宝林

【机构】 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体。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提高质量的途径、控制质量的手段、考核质量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文章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
  Abstract:Th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education.However, different schools,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the quality is not the same as the standard.Also,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the means of quality control,and the way of quality assessment will be different.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quality,standard
  前言
  经济社会已经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主要表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传统工业走向新型工业化,使得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化,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以及经营、管理、服务人才。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正在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在这个转变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1]。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质量观,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特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稳定招生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2]。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问题
  1.1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应该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3]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范围内进行。设置《目录》外专业,须严格履行论证、审批、备案程序。专业设置与调整,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利于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布局优化,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要及时跟踪市场人才需求,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从学校的师资、实训实习等办学条件实际出发,制订好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1.2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本科教育以及以前的专科教育都是依据学科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容易脱离实际,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突出核心课程建设,要明确并重点建设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
  1.3 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制定“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制定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措施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措施。
  1.3.1 青年教师的培养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这些人理论功底扎实,但是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所以实践能力不足,大多不能很快胜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为这些青年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到企业的培训、和企业联合开发产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培训等,使得他们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质量要求,迅速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
  1.3.2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骨干教师是每个专业当中起引领作用的教师,在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各种技能大赛、科研工作等方面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他们会影响青年教师,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且应该在分配体制上、用人机制上给骨干教师留有充分的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3.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但要懂的理论知识,会上理论课,而且要求要有实践能力,不但要讲给学生听而且要做给学生看。如果形象的说,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仅仅会念讲稿的教书匠。
  1.3.4 教学团队的形成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包括共同的团队建设目标、必备的团队资源保障、明确的团队规范、合理的团队结构以及和谐的团队人文氛围,其特征表现为团队成员的创新性、团队成员合作的横向性、团队发展的持续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加强专业建设[4]。
  1.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一个重要的特点。普通高等学校强调系统的理论学习,做实验只是验证性实验,偏重于研究,偏重于设计。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成熟技术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效果。这里,实践不单单是一种提高技能的手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1.4.1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不同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个特色。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而非设计和研究开发层面,如果不能和企业紧密结合,就会跟不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的发展步伐,也不能有效利用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不可能随时都购买最新的设备,如果能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和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养,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地方。实训基地建设要同时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要求和满足教学的要求。另外,实习基地要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去建设,即实习基地既是生产实践的场所又是教学的场所。
  除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就是建立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基地。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设备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生产工艺,使得学生可以零距离就业。
  引进企业教学资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实习基地建设方法,比如和企业联合建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可以提供设备,提供企业教材(比如汽车企业可以提供品牌的维修手册等)。也可以引进小型企业到学校,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可以引进小型的汽车修理厂等,既可自主对外营业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条件,也为教师提供了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1.4.3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当中,学生用真实的能用于生产的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的实操训练,用的都是真实的刀具、真实的材料,加工的是真实的产品。有了疑问和普遍的问题,立刻可以集中到黑板前面,老师统一讲解,这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场所的布置就是同时有课桌椅、多媒体设备、教学仪器或者实训设备,教师在课堂上就随时可以演示,学生也可以及时动手实践,理解理论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经过示范建设,学校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使得教学质量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1 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分学校、院系、教研室三个基本层次。
  2.1.1校级管理
  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全校的教学进行统一管理,图书馆、总务处、学生处等机构也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学校也负责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日常的教学进行有效管理。
  2.1.2 院系级管理
  院系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院系一般直接组织教学活动,接受学校教务处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指导,对本院系的日常教学进行管理,对于各个专业、各个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对于制定适合本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审定本院系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院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校企合作等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
  2.1.3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是院系教学管理的有益补充,也是教学管理的神经末梢。教研室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对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和评价,对本教研室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对本教研室、本专业的校内实习、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教学实习等活动进行管理。也对本专业的实训室进行有效管理。教研室对教学质量的监督监控教研室管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学院教务处主要负责代表学校制定教学的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等,并负责监督执行。负责对各个院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各种教学规范和规章制度实际上是学校的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规章制度是不是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执行是否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3 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
  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2.3.1 质量考核
  教学质量的考核,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该更加重视过程考核,而不是简单的一张试卷考核了事。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项目、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对项目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若干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考核,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的考核则是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完成。
  2.3.2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主要是通过毕业生的质量的评价来获得,这是一个相对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主要是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社会口碑)、社会咨询机构的评价等。
  ①用人单位评价
  可以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广泛征求企业的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的教学。
  ②社会咨询机构评价[6]
  麦可斯数据有限公司是评价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门机构,可以委托其为学校进行专业的调查,以反映学校的真实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公开的第三方评价,其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3.关于教学质量的的实践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示范建设,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为案例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做一个总结和解析。
  3.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
  3.1.1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
  经过数年的努力,学校建立了一批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定汇编》等。对学生从注册到学籍管理,从学习到行为规范管理,从考试到升留级制度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的考评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
  3.1.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学校建立了由院长、教学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院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理事会等。教务处主要负责对全校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学校还建立了由退休老教授、老教学管理人员参与的教学督导组,对各个分院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对年轻教师的教学给以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学校建立了以分院为主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分院对本院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负主要管理责任。每个分院都有教学管理小组,由分院院长任组长,对本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活动、校企合作、科研等进行全面管理。分院下设教研室,负责对专业教学进行管理。
  每个院系都设有若干个教研室。教研室基本上以专业为单位,有些教研室设置管理2个或以上的专业。教研室主任基本上是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日常的教学管理等项工作。
  3.2 开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经过示范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的“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等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全国进行推广。
  3.3 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教学团队”为代表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良好成果。很多教师除了具备教师资格以外,还至少具备比如工程师、技师、律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一半以上。教学团队里面除了有本校教师以外,还有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3.4 建立一批实训基地
  各个分院都建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还和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汽车分院建了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机械分院建立了省级FANUC技术中心等,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起到良好保障作用。
  3.5 拓展校企合作路径
  各个分院大力拓展校企合作的途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全校开办了如“线缆学院”、“美的学院”、“大浦学院”等一批合作教学单位,还有一大批比如中德合作的“SGAVE”班、和奇瑞合作的“奇瑞班”、“精诚铜业班”等几十个冠名班,支撑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拉近了学生就业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3.6 “双证书”制度
  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要求至少要考人社部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钳工、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维修工、维修电工等,学生的双证率达100%。有力促进了学生就业。
  3.7 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学校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入住创业园的学生企业多达几十家,有的学生的网店年销售额达到上千万元,通过创业园培养了一批“小老板”,学校还制定了学分置换的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专利大赛,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意识。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组织各种校内的技能竞赛、演讲活动、体育活动、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发展良好。还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将一些比如图书馆的管理、校园卫生等工作交给学生去做,给予适当报酬。
  结论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题,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注重“工作导向、任务导向、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学生毕业必须同时拿到双证。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探索自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会有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简介:牛宝林、男,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系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副教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机械类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选择》2009年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4] 解玉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 麦可斯数据有限公司,《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