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教学
【作者】 罗丽邦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全面展开,《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好比是天上的风筝,老师是放风筝的人,天空就是我们的课堂。因此老师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创设一个好环境。本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论证总结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引入新课,适时展示教学目标:
引入新课即设疑引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所以在学习目标引入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苦燥的课堂变的趣味横生。
二、紧扣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这一环节是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才是在学习上真正“动”起来的表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勇气;疑错了不指责,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总之我们要善于引导,同时要正确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充分讨论,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难度较大的目标,以及学生质疑后,释疑任务应交给谁?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职业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解惑”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经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历程。我们要放手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我们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启发点拨等来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习的动力。师生互动,从而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取次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紧扣目标,及时检测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知识,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技能。老师要及时运用备课时设计好的达标练习,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归纳总结,深化教学目标
一堂完整的课要有始有终,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深化和条理化,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总结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本课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精练,或指导学生围绕任务目标进行口头操练。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总结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对本课的掌握情况,自己写出书面小结。内容多少,重难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定,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又打破了以往光由老师定学习目标,教师小结的包办旧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深化教学目标,又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融到了一起。
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任重道远,我们要实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的有机的统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己质疑、释疑,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引入新课,适时展示教学目标:
引入新课即设疑引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所以在学习目标引入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苦燥的课堂变的趣味横生。
二、紧扣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这一环节是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才是在学习上真正“动”起来的表现。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勇气;疑错了不指责,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总之我们要善于引导,同时要正确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充分讨论,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不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难度较大的目标,以及学生质疑后,释疑任务应交给谁?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职业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解惑”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经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历程。我们要放手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我们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启发点拨等来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习的动力。师生互动,从而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取次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紧扣目标,及时检测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知识,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技能。老师要及时运用备课时设计好的达标练习,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归纳总结,深化教学目标
一堂完整的课要有始有终,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深化和条理化,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总结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本课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精练,或指导学生围绕任务目标进行口头操练。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总结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对本课的掌握情况,自己写出书面小结。内容多少,重难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定,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又打破了以往光由老师定学习目标,教师小结的包办旧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深化教学目标,又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融到了一起。
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任重道远,我们要实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的有机的统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己质疑、释疑,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