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习初中历史记忆方法初探

【作者】 陆兴铁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风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时和篇幅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广泛地认识给定的历史现象或历史背景。所以,记忆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出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时,只有善于有效记忆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历史 记忆 方法 探索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二、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义。2、各地封建主(或奴隶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3、统治阶级的内讧。4、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四、顺序记忆法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1、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2、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4、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5、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五、因果关系记忆法
  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如:要记住党的成立是1921年,就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大事相联系,找出前因后果。党成立前的大事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党成立。党成立后的大事有:1922年—1923年,全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六、归纳记忆法
  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
  七、间隔等差数字记史法
  抓住记忆内容的某些特征,以联想做桥梁,使记忆的内容不再孤立,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规律性。
  例如间隔等差数字记史:
  孙中山领导进行民主、共和的斗争,四件大事各相隔了两年,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3年的二次革命、1915年的护国运动、1917年的护法运动。
  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四件大事各相隔了10年。
  八、浓缩记忆法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九、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可归纳记作:一公二平。
  “一公”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平”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和平均分配消费品。
  2.用归纳法记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流经地域和历史意义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来记忆:
  3.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4.用归纳法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5.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古代各行当的“圣人”。文圣——春秋时代的孔子;武圣——三国时代的关羽;诗仙——唐代李白;诗圣——唐代杜甫;书圣——东晋王羲之;画圣——唐朝吴道子;医圣——东汉末年张仲景;药王——唐朝孙思邈;茶圣——唐朝陆羽;建筑工匠的祖师——战国初期的鲁班。
  6.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历朝开国皇帝。秦朝——秦始皇嬴政;西汉——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晋——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元帝司马睿;隋朝——隋文帝杨坚;唐朝——唐高祖李渊;宋朝——宋太祖赵匡胤;辽代——辽太祖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金代——金太祖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清朝——清太宗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