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作者】 彭 忠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龙孔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激发 快乐学习
  数学因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致使很多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如何给数学“润色”,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是我们教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因子,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激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
  一、创新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道:“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直惯用“讲解式”教学,更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或创新,或把传统方法通过精心组装和开发,让我们的学习主体有“眼前一亮”、或“为之一振”的感觉,真正触及到学生精神需求。这样,就会使之感觉到数学不但无枯燥之感,反而趣味无穷,于是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学数学。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然而,如果我们采用对比教学法,把前面“求多几”的应用题作为铺垫,为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上搭桥驾路,促使学生发生知识迁移,自然就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就轻松多了。通过“求多几”与“求少几”的对比,特别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异同,并能表达出解答关键。有了比较、思考和表达,学生算清了“求多几”与“求少几”实际是同一个问题,只是换了不同主语在表达。这样使学生有了“顿悟”之感,兴趣油然而生。
  二、动手实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倡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我们知道,动手操作不仅能让学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极其符合儿童好动和好奇性格的,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活动型教学,让学生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手做、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传统教法,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概念,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了思维,而且还使学生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学习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教学事件或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音乐情境、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还可以是让数学回归生活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思考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不但具有知识性,还有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让学生看一幅生动的卡通图画---老鼠背土豆图后编故事:小老鼠背着7个土豆,但袋子破了一个洞。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小老鼠袋子里的土豆可能丢掉几个,剩下几个?有几种可能?”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既有趣又新奇的问题动手摆土豆,再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袋子里的土豆可能丢掉4个,还剩3个,列成算式是7-4=5,7-3=4或3+4=7,4+3=7;可能全丢掉了,一个也不剩,还有可能丢掉2个、3个、4个……又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这样的学习氛围,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四、开展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竞赛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我们知道,小学生好胜心强,希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和掌声。我们就可利用这点开展竞赛活动,把平常的练习题、如口算或简单的笔算都可设计成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自身长处,尝到学习乐趣,增强学习信心,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常常采用“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自作转盘口算卡”、“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竞争形式,这样的形式也可在小组内进行,更可以在全班进行,还可以尝试男生或女生中进行。在比赛线束后或过程中,教师不要吝惜引导和表扬,及时给予表扬,也许一个翘的起大拇指或赞美之词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产生神奇的力量,有些甚至影响终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在乐中掌握知识。当然,对出现错误和竞争失败的学生要给予点拨和引导,在对他们不足或错误进行剖析后,仍然在给激励性评价,让他们同样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友好关注。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兴趣浓烈中发展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汪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2】殷聪聪,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罗俊雁,谈模拟遥控活动着手,培养学生的兴趣[A].2011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发展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