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作者】 刘晓凤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去年我任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感觉孩子们的识字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带领他在生活有机识字,他们刚进入小学就已经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而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只认识很少的几个汉字,这对一年级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孩子们的习惯不同也导致了在教学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那些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他们在识字时已经掌握了科学的识字方法,因此学起来效率高,而且家里又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巩固新知,因此这样的孩子学起来轻松无压力。而那些农村里来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没认识几个汉字,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乏和一年级学习的起点高,他们学得吃力,学得无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问题的认识,我感觉现在的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好的孩子吃不饱,差的孩子吃不下”,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识字教学的突破点还是在于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那么如何操作才能让识字教学生机盎然呢?
首先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1、利用班级名单识字。孩子们刚入学,需要相互认识,所以我会引导孩子们:“小朋友们,班上的孩子你都认识谁呢?”孩子们都会抢着说自己认识谁谁,并且说有的是早就认识的,有的是刚认识的,还有的是亲戚呢!但是当我把写有孩子的姓名的名单展示在黑板上再问他们:“那么这些就是我班所有孩子的姓名,你们又能认识哪几个姓名呢?”很多孩子都沉默了,他们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认识呢?哪会认识别人的姓名呢?于是我激励他们:“别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认识10个人的姓名,一个礼拜就可以把全班所有孩子们的姓名都学会了。而且你还可以去认识别班孩子的姓名呢,你认识的人越多,朋友就越多,不是吗?”孩子们学得可积极了,仅仅一个星期,他们就掌握好几十个汉字呢?效率很高。
2、有机识字。识字的过程并不仅仅限于课堂,其实无意识的识字比有意识的识字更重要,更牢固。比如,在和孩子们做游戏时,我会问孩子们“做游戏”三个字认识吗?然后我就会及时在孩子们面前写出“做游戏”三个字,孩子们学得有趣,而且他们还会举一反三呢!比如有的说:我认识“猫捉老鼠”四个字。有的说:我认识“老鹰捉小鸡”这五个字等等。这样的识字方式轻松有趣,识字效率也高。
3、生活中识字。识字也不仅仅限于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场所和素材。因此每天放学时我布置的作业孩子们可喜欢了,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生活中认字,认识家里物品的名称,认识超市里食品的名称,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在阅读中识字。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在书中认识大量的汉字。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根基,更有益的是,阅读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二)识字检测
1、设立识字奖励。以一个学期为期,以课本上的生字为准,每认识150个汉字就可发给他们一块铜牌,如果已经认识300个生字,就可以奖励一块银牌,课本上所有的生字都已经认识了就可以得到一块金牌。
2、家庭奖励。课外识字数量奖励主要在家里进行,请家长配合学校设立奖励措施。标准是每天都在生活中认识了新字,一学期的课外识字量达到200以上,当然这些字数是要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的。我相信,只要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不减,只要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识字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决不能将识字成为学生的负担,应该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字进行科学有趣地教学。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自然而然增强了识字的欲望。认识的字数量多了,兴趣有了,孩子们自然就有了尝试的欲望,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大胆地进行识字,识字教学也就不难了。
基于以上问题的认识,我感觉现在的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好的孩子吃不饱,差的孩子吃不下”,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识字教学的突破点还是在于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那么如何操作才能让识字教学生机盎然呢?
首先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1、利用班级名单识字。孩子们刚入学,需要相互认识,所以我会引导孩子们:“小朋友们,班上的孩子你都认识谁呢?”孩子们都会抢着说自己认识谁谁,并且说有的是早就认识的,有的是刚认识的,还有的是亲戚呢!但是当我把写有孩子的姓名的名单展示在黑板上再问他们:“那么这些就是我班所有孩子的姓名,你们又能认识哪几个姓名呢?”很多孩子都沉默了,他们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认识呢?哪会认识别人的姓名呢?于是我激励他们:“别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认识10个人的姓名,一个礼拜就可以把全班所有孩子们的姓名都学会了。而且你还可以去认识别班孩子的姓名呢,你认识的人越多,朋友就越多,不是吗?”孩子们学得可积极了,仅仅一个星期,他们就掌握好几十个汉字呢?效率很高。
2、有机识字。识字的过程并不仅仅限于课堂,其实无意识的识字比有意识的识字更重要,更牢固。比如,在和孩子们做游戏时,我会问孩子们“做游戏”三个字认识吗?然后我就会及时在孩子们面前写出“做游戏”三个字,孩子们学得有趣,而且他们还会举一反三呢!比如有的说:我认识“猫捉老鼠”四个字。有的说:我认识“老鹰捉小鸡”这五个字等等。这样的识字方式轻松有趣,识字效率也高。
3、生活中识字。识字也不仅仅限于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场所和素材。因此每天放学时我布置的作业孩子们可喜欢了,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生活中认字,认识家里物品的名称,认识超市里食品的名称,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广告、车站牌、商店名,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常常视而不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地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尝到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学生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心这些天天接触到的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扩大积累。“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子,无时无处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在阅读中识字。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在书中认识大量的汉字。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根基,更有益的是,阅读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二)识字检测
1、设立识字奖励。以一个学期为期,以课本上的生字为准,每认识150个汉字就可发给他们一块铜牌,如果已经认识300个生字,就可以奖励一块银牌,课本上所有的生字都已经认识了就可以得到一块金牌。
2、家庭奖励。课外识字数量奖励主要在家里进行,请家长配合学校设立奖励措施。标准是每天都在生活中认识了新字,一学期的课外识字量达到200以上,当然这些字数是要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的。我相信,只要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不减,只要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识字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决不能将识字成为学生的负担,应该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字进行科学有趣地教学。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自然而然增强了识字的欲望。认识的字数量多了,兴趣有了,孩子们自然就有了尝试的欲望,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大胆地进行识字,识字教学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