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新美术学习方式

【作者】 汤其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美术要创新学习方式,就是要把新课标的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探究用于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践行中发展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方式 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 探究学习
  传统美术教学,教师讲、画,学生听,再依样画葫芦。除了辅导,师生间很少有“意义对话”,更没有智慧碰撞。这也怪很多人都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画画。其实,美术教学并非简单,它不但承担着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还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责任。这显然传统教学方式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新课标提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儿,我们要创新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三种方式很好地用之于日常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践行中发展美术素养。
  一、强化学生自主参与,促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课堂气氛也多显沉闷。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可以使他们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当然活动不会自己产生,正是学生的参与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是为参与而参与,他们就不会通过活动实现自己的发展。传统教学存在这样不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还有一方面的不足是片面活动,没有把内在的观念性活动和外在的物质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教学活动的自主参与,我们只有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发展学生的活动。
  二、强化学生合作交流,促进师生互动对话
  “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兴趣。”这是美术课程国家标准对综合课程提出的目标之一,可见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在综合课程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以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产生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其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在美术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涉及上述四种互动过程和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生生互动,因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而且小组合作是综合课程经常运用的活动组织形式。
  以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所谓情意,特别体现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三、强化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加强知识的联系,综合应用并注重探究性学习。”它明确了探究是今后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之一。也可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用探究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
  那么什么是探究呢?所谓探究是将类似于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过程引入美术课堂。从纵向展开过程来看,探究的学习活动大体要经过六个步骤: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和综合能力不强,在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多数的探究活动只由上述的某些步骤组成,被称为部分探究。而我们强调的是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实际上,在运用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它阻碍了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展。例如现时仍有部分美术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个别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没有考虑或考虑不足等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美术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要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快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从学生经验入手安排教学内容极其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建构起新的对美术及美术与生活的认识,创造性地表现美的生活。
  上面三种学习方式虽分述,但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甚至综合运用。它们各有作用,都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美术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很好地把三种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尽可能发挥出它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洪军,浅谈对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的几点感受,《中国校外教育》,2009.4。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3]吴连军,创建和谐 全面发展——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新探,《林区教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