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翔
【机构】 山东省临沂艺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和音乐技能技巧,但其枯燥性、知识片面性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则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幼师音乐教学 整合 尝试
我校幼师专业近几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产生了品牌效应。近年来我尝试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机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的比较
要想应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就必须先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作比较,分析它们的长短利弊。
1、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口授相传的方式,忽视实践、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集体练的班级授课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忽略了学生音乐学习中情感及审美的差异,其个体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更谈不上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与社会上、国际上的音乐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阻碍了学生的音乐需求与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出弹、唱、跳等音乐基本功较扎实的人才,但他们的信息量不够、创新和创作能力欠缺,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网络+音乐模式,更不是什么单一的某种音乐教学模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全面、高效、立体化的音乐教学模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另外,根据学生个性和差异性,可使课程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随时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师生、人机立体化交互式教学界面,提供符合学生艺术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大规模音乐知识库与音乐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体验式、探索式、创作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和功能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学科教学整合产生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获取大量的音乐信息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音乐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便与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而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探索性问题、多元化问题、实践性问题的设计。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教学整合的设计与应用
幼师专业的学生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她们之所以选择幼师音乐专业,是因为有着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但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教育的幼教工作者。为此我尝试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师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出一个适合我校幼师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音乐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幼师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利用电脑进行乐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直观,有利于揭示重点,突破难点。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形的多媒体音乐世界,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接受了艺术感染,培养了学(下转第5页)(上接第34页)生鉴赏音乐的素质。
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艺术创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的幼师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不容易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课堂上,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完成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这几年的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和音乐技能技巧,但其枯燥性、知识片面性、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和创作能力,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不仅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合格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越群;论变声后期的幼师声乐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马惠东;谈职高声乐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要求[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1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幼师音乐教学 整合 尝试
我校幼师专业近几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产生了品牌效应。近年来我尝试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有机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的比较
要想应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就必须先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作比较,分析它们的长短利弊。
1、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口授相传的方式,忽视实践、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老师讲、学生听、集体练的班级授课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忽略了学生音乐学习中情感及审美的差异,其个体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更谈不上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与社会上、国际上的音乐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阻碍了学生的音乐需求与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出弹、唱、跳等音乐基本功较扎实的人才,但他们的信息量不够、创新和创作能力欠缺,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网络+音乐模式,更不是什么单一的某种音乐教学模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全面、高效、立体化的音乐教学模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另外,根据学生个性和差异性,可使课程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随时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师生、人机立体化交互式教学界面,提供符合学生艺术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大规模音乐知识库与音乐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体验式、探索式、创作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和功能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学科教学整合产生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获取大量的音乐信息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音乐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便与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而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探索性问题、多元化问题、实践性问题的设计。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师音乐教学整合的设计与应用
幼师专业的学生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她们之所以选择幼师音乐专业,是因为有着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但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教育的幼教工作者。为此我尝试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师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出一个适合我校幼师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音乐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幼师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利用电脑进行乐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直观,有利于揭示重点,突破难点。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形的多媒体音乐世界,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接受了艺术感染,培养了学(下转第5页)(上接第34页)生鉴赏音乐的素质。
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艺术创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的幼师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不容易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课堂上,教师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完成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这几年的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和音乐技能技巧,但其枯燥性、知识片面性、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和创作能力,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不仅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合格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越群;论变声后期的幼师声乐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马惠东;谈职高声乐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要求[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