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作用

【作者】 薛歆梅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满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吕叔湘先生曾尖锐指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期间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现状而言,提高阅读效率仍是举步维艰。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探究认知规律,寻求一条易于为学生接受的阅读方法,即教法与学法的接轨。只有这样,学生拿到了“钥匙”,教学才会达到“不教”的佳镜。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在热闹的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容易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语言感悟
  语文课就是语言课。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知力,以达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修养,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
  准确是语言的基本要求。所谓“准确”,就是极俭省的语言把所要说的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任何所谓完美的语言都只能是“海市蜃楼”。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里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陈从易得到一部杜甫诗集,其中《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诗:“身轻一鸟口”,鸟下脱一字,于是他便和几个朋友来补,有的说“疾”,有的说“落”,有的说“起”,有的说“下”,却都拿不准。后来他得到善本,脱落的原来是“过”字,于是“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过”字所以好,就是它生动准确,能形容出蔡希鲁在战场上往来驰骤如入无人之境的矫捷。“疾”字抽象,其他三字根本不合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作这样的“咬文嚼字”,借鉴大家用语的巧妙,最终达到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当然,语言最终是为语意服务的。语意内容的丰富性多是得力于语言的表达。所以说炼字和炼意的过程中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语感。关于阅读方法,义务课程标准给出了认读、诵读、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方法,高中课程标准则给出了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并且就几种阅读方法做了要求:
  1、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1-2年级)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2年级)
  3、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4年级)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3-4年级)
  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4年级)
  6、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5-6年级);
  7、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7-9年级)。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7-9年级)
  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会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总之,要想让阅读有所成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过广泛、深入地研读有所成效,广泛、深入地研读来获取信息,提高警惕语言修养,正所谓“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否则,提高阅读效率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