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数学学习插上情感的翅膀
【作者】 张金龙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教育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初中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激趣导入,唤起积极的情感;尊重、欣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保持积极的情感;发现数学中的美,升华积极的情感。让数学学习插上情感的翅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效率、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现状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困苦但效果不好,老师教学艰难但教学质量上不去。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辞辛苦地去“捡课”,这对学生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在学习活动中,初中学生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性,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压着他学,他越是觉得厌倦。对一门学科如果丧失了基本的兴趣,这将成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曾听过这样一段让我笑过后陷入沉思的话:现在的学生对电脑游戏已经进入了疯狂迷恋的程度,如何让学生不想玩游戏?有人提出就让老师去教,然后考试,学生绝对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学与考试居然是学生兴趣的杀手!我们老师教得苦,教得累,“小蜜蜂”、“扩音器”、“金嗓子”常常备着,可是学生却不领情,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学科知识,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学习,才能把老师和学生从苦学苦教中解放出来。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情感因素则影响着学生对学科信息的选择。比如,在教学一些运算时,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达到一节课的练习量,进行强化训练,往往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忽略了学生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样机械地练习,应试的教育,结果是学生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宵。中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某一任课教师有好感,或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时,掌握知识的质量就好。反之,效果就差。学校、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成长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创造一个充满认知与情感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爱上课堂,爱上数学。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方法
1、激趣导入,唤起积极的情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精心设计趣味性的引入,比如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历史,一个悬念,一个比喻,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幽默或是笑话,都能唤起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学生自然而然把注意力投入到所学内容上来。
2、尊重、欣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让我们头疼的特殊生、后进生,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诚和关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就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最大的努力报答老师。教师学生双方形成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时候,课堂教学氛围就显得轻松而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而高效。
3、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保持积极的情感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凭着“三分钟的热度”是很难学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感状态,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让学生经常有不同的课堂体验,保持积极的数学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笔者做过以下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前置学习,让思维活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条件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后再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已的研究。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布置了这样一道前置学习内容:“你有哪些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方法,度量三个角、撕下两个角、撕下一个角、作辅助线、折角、借助两个全等三角形、构建平行四边形等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我都不禁说出“你太棒了,这个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太精彩了,你的推理简直天衣无缝。”“你的方法我们教材从来没提到过。”学生激情高涨,掌声不断。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是充实的,学生是快乐的,在享受着课堂。有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情感得到了满足,同学们钻研更有劲了。
(2)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这个舞台是学生的,精彩让学生尽情地去演绎,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学生自身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主动地动起来了才能实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讲”(口头讲解回答问题)、“演”(演示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可以是小组的展示,也可以是个人的展示,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使整个课堂充满教学活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亲手进行“扎纸”、“印墨汁”活动,有的同学带着纸和剪刀在课堂上演示和尝试,总会有许多惊喜出现,这样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无穷乐趣。
(3)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欲,进而促进他们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持久力。笔者在教学“随机事件”时,设计了抽签游戏、摸牌游戏、摸棋试验、掷硬币活动等等,还用圈叉游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随机事件,学生整节课处在兴奋以及活动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相关知识。
(4)比赛、闯关,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表现出来
中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创造条件和平台让学生去表现。笔者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把一道道练习题链接在有趣的图标下,让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闯关,各小组派代表抽题,如果本小组的答题错误或是速度太慢,其它小组就可抢答加分。课堂上计算竞赛、答题推理比拼;阶段进行数学手抄报竞赛,优秀错题集编写比赛以及学科知识竞赛。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去刺激学生学习。当然,这些竞赛也是需要奖励的,优秀小组、优秀个人的评选,口头的、精神的、物质的奖励,或者以校讯通发信息的形式在家长中进行表扬。小投入大收获,学生干劲十足,享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4、发现数学中的美,升华积极的情感
生活中的图案设计,建筑体现了数学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数学的逻辑推理体现了数学语言生动严谨的美;数学结论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中的不同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题技巧,只要多思考,多演算就会有惊喜……而这些都是数学美的不同体现,要求数学的学习者要谦虚谨慎,永不止步地追求真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继续学习或者没有从事专业数学工作的人也许渐渐地忘记了什么是幂的运算,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函数……,但是在数学学习中所积累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升华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数学教学散发持久的魅力。
数学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在数学的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学习情感,这不仅会让课堂“活”起来,而且会有利于我们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有人说,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数学理论知识是丰富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技术也是纯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但只要多钻研、探索与实践,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2]喻平、张英伯、曹一鸣,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1
[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关键词:数学、效率、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现状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困苦但效果不好,老师教学艰难但教学质量上不去。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辞辛苦地去“捡课”,这对学生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在学习活动中,初中学生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性,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压着他学,他越是觉得厌倦。对一门学科如果丧失了基本的兴趣,这将成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曾听过这样一段让我笑过后陷入沉思的话:现在的学生对电脑游戏已经进入了疯狂迷恋的程度,如何让学生不想玩游戏?有人提出就让老师去教,然后考试,学生绝对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学与考试居然是学生兴趣的杀手!我们老师教得苦,教得累,“小蜜蜂”、“扩音器”、“金嗓子”常常备着,可是学生却不领情,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学科知识,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学习,体验学习,才能把老师和学生从苦学苦教中解放出来。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情感因素则影响着学生对学科信息的选择。比如,在教学一些运算时,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达到一节课的练习量,进行强化训练,往往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忽略了学生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样机械地练习,应试的教育,结果是学生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宵。中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对某一任课教师有好感,或情绪高涨时,学习劲头足时,掌握知识的质量就好。反之,效果就差。学校、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成长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创造一个充满认知与情感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爱上课堂,爱上数学。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方法
1、激趣导入,唤起积极的情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精心设计趣味性的引入,比如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历史,一个悬念,一个比喻,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幽默或是笑话,都能唤起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学生自然而然把注意力投入到所学内容上来。
2、尊重、欣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让我们头疼的特殊生、后进生,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诚和关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就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最大的努力报答老师。教师学生双方形成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时候,课堂教学氛围就显得轻松而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而高效。
3、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保持积极的情感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凭着“三分钟的热度”是很难学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感状态,采用不同的教法、学法,让学生经常有不同的课堂体验,保持积极的数学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笔者做过以下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前置学习,让思维活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条件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后再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已的研究。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布置了这样一道前置学习内容:“你有哪些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方法,度量三个角、撕下两个角、撕下一个角、作辅助线、折角、借助两个全等三角形、构建平行四边形等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我都不禁说出“你太棒了,这个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太精彩了,你的推理简直天衣无缝。”“你的方法我们教材从来没提到过。”学生激情高涨,掌声不断。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是充实的,学生是快乐的,在享受着课堂。有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情感得到了满足,同学们钻研更有劲了。
(2)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这个舞台是学生的,精彩让学生尽情地去演绎,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学生自身动口、动手、动脑,真正主动地动起来了才能实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讲”(口头讲解回答问题)、“演”(演示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可以是小组的展示,也可以是个人的展示,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使整个课堂充满教学活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亲手进行“扎纸”、“印墨汁”活动,有的同学带着纸和剪刀在课堂上演示和尝试,总会有许多惊喜出现,这样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无穷乐趣。
(3)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欲,进而促进他们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持久力。笔者在教学“随机事件”时,设计了抽签游戏、摸牌游戏、摸棋试验、掷硬币活动等等,还用圈叉游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随机事件,学生整节课处在兴奋以及活动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相关知识。
(4)比赛、闯关,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表现出来
中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创造条件和平台让学生去表现。笔者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把一道道练习题链接在有趣的图标下,让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闯关,各小组派代表抽题,如果本小组的答题错误或是速度太慢,其它小组就可抢答加分。课堂上计算竞赛、答题推理比拼;阶段进行数学手抄报竞赛,优秀错题集编写比赛以及学科知识竞赛。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去刺激学生学习。当然,这些竞赛也是需要奖励的,优秀小组、优秀个人的评选,口头的、精神的、物质的奖励,或者以校讯通发信息的形式在家长中进行表扬。小投入大收获,学生干劲十足,享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4、发现数学中的美,升华积极的情感
生活中的图案设计,建筑体现了数学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数学的逻辑推理体现了数学语言生动严谨的美;数学结论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中的不同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题技巧,只要多思考,多演算就会有惊喜……而这些都是数学美的不同体现,要求数学的学习者要谦虚谨慎,永不止步地追求真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继续学习或者没有从事专业数学工作的人也许渐渐地忘记了什么是幂的运算,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函数……,但是在数学学习中所积累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却是终身受益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升华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数学教学散发持久的魅力。
数学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在数学的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学习情感,这不仅会让课堂“活”起来,而且会有利于我们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有人说,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数学理论知识是丰富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技术也是纯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但只要多钻研、探索与实践,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2]喻平、张英伯、曹一鸣,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1
[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