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作者】 王燕丽 李君荣

【机构】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门槛更的降低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类型及成因分析,结合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观察与发现问题学生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不同类型问题学生的不同应对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班主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问题学生”是指学业、行为、心理、生理和情绪上存在着偏差与不足,他们大都不被学校、同学和社会所认同,并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通常表现为厌学、学习成绩差;或不遵守校规校纪,桀骜不驯;或对任何事物表现出“无所谓”,不思进取;或早恋、同性恋;或孤立、不合群,有的学生甚至集以上2种或2种以上表现于一身!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关注这一问题,并认为这类“偏离常态”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学生的10%-20%[1]。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实施的双重影响下,高职院校内问题学生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挑战。因此班主任如何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对问题学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的类型
  高职院校的问题学生根据表现不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学习问题型
  1.学习基础薄弱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的模逐年扩大,高职院校的门槛一年更比一年低,相当一部分学习能力不强、基础差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2]。而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都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的顺序设置的,这些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一入大学就面对与高中阶段一样枯燥的政、语、英,或比高中阶段更加深奥的数、理、化等公共基础课,就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根本没有学习热情和劲头,以至于上课睡觉、玩手机,找理由缺课,甚至旷课。
  2. 对专业不感兴趣
  由于不少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或者是在父母授意下填的,进入学校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该专业,但换专业受到的限制多、难度大、可能性小,学生本人又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和面对现实,导致学习热情降低,甚至有的同学还会产生抵触心理、厌学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旷课逃学[3]。
  3.不愁就业
  有的学生家庭背景较“好”,父母或亲朋好友能帮忙找到相应的工作;有的则先找好工作,再找学校或专业;还有的甚至不管什么专业,只要“混”账文凭就能就业。这些学生是吃了就业“定心丸”、捧着“铁饭碗”进入大学的,没有就业之忧,当然也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在校只是熬时间、混日子,养成平时不学习,考试便作弊的恶习。
  (二)桀骜不驯惹事型
  1. 来自单亲家庭
  部分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成长期因家庭对孩子监管不力,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亲子关系疏离,甚至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过早接触社会,受人怂恿教唆,抑或受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侵蚀[4]。还有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前存在家庭暴力,或者父母一方染有恶习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耳濡目染。这种家庭的孩子到了大学后有可能表现出不受管教,桀骜不驯,在校园内对谁看不顺眼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鼓动打群架。
  2.校园中的“富二代”
  高职校园中的“富二代”不少见,大部分富二代成了知识成功人士或艰苦奋斗创新业的人士,但也有一小部分却成了纨绔子弟。这部分“富二代”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不知钱的来之不易。他们在学校身穿名牌,用高档手机、高档电脑;吃饭或叫人送到寝室,或直接到校外的饭店吃,从不挤食堂;在寝室基本不打扫卫生、不洗衣服;上课不听老师讲解,不记笔记,不做作业,时间到了一抄了事,甚至花钱复制。他们往往无视校规校级,自我为中心,总认为钱能摆平一切。
  (三)婚恋认识偏离型
  1.没有摆正恋爱的位置
  大学生谈恋爱是最自然不过的,也无可厚非,但有的大学生感情泛滥,而且夹杂太多的功利、欲望和放纵。他们往往该休息时不休息,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干脆把学习空间当恋爱场所,在坐满同学的教室里,甚至有老师在讲课的情况下,竟旁若无人,搂搂抱抱,做出过分亲密的举动;甚至到校外开房间,导致未婚先孕。
  2.不能拜托失恋阴影
  有的学生一旦失恋,就摆脱不了“情感危机”,一蹶不振,悲观厌世,沉沦自弃,产生自杀念头;有的则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大打出手,伤害对方。
  3.同性恋者
  高职校园里的同性恋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性恋在大学校园里比较能够得到宽容,但还是有不少人视之为不洁,为怪物,为不道德,因此身为同性恋者,无法向同学或老师表明自己的真实性取向,更觉得愧对父母,又无力改变自己,内心十分纠结。有数据表示,因为受歧视,有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
  (四)交流沟通问题型
  1.性格过度内向
  高职校园内少数学生因性格内向,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知所措或无法与别人较好地沟通,不能处理好室友及同学的关系,觉得生活缺乏乐趣,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敌意。导致这些学生性格更加孤僻,有的患上抑郁症,有的出现自杀的倾向。
  2.自卑心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校园也难逃一劫。部分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的过度张扬,使得另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产生自卑,认为什么都不如别人,对今后的生活、就业、工作、婚姻产生失望情绪,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仇视“富家子弟”。
  3.精神不正常
  近年来,大学生的精神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不少学校的调查统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病占休、退学人数的30%左右,精神疾患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5]。
  二、班主任应及时发现问题学生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基本不住学校,大部分时间不担任本班的授课任务,所以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不多,要发现问题学生并不简单。
  (一)班干部与“卧底”双管齐下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手和脚,更是班主任的眼和耳,特别是班长和团支书,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左膀右臂。但有的班干部因考虑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或在班里的地位,对一些自认为的“小事情”常常知情不报。这个时候,“卧底”就显得特别重要。所谓“卧底”就是指班主任的心腹,是班主任安装在学生中的“探头”和“窃听器”。他最好不是班干部,那种外表憨厚老实,实质机智灵活的学生是最好的人选。“卧底”能让班主任掌握班里的风吹草动,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人后的一面。今年学院运动会刚结束,个别不差钱的学生以本学期班级在多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由,鼓动全班同学周六晚上聚餐,可聚餐喝酒是学校极不赞成的,最终经笔者与学生沟通,取消聚餐。所以,有了源源不断来自“卧底”的各类信息,何愁发现不了“问题”学生呢?
  (二)多走寝室、多“聊天”
  笔者认为班主任走寝室一定要搞突然袭击,不能让学生知道你去寝室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如:哪些学生不高卫生;哪些学生是游戏控;哪些学生晚归或不归。
  班主任跟学生聊天不能光聊上课、作业、纪律、考试、比赛等,更多的是要聊学生的家庭、聊兴趣、聊爱好、聊感受,在与学生东南西北的海聊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广开渠道走近学生
  1.通过任课老师了解
  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另一面,这个沟通的效果比班主任随堂听课要强许多。当班主任随堂听课时,学生往往会有一些伪装和克制,不轻易把真实的一面露出来。就像本学期,我自己担任本班的授课任务,课堂上全班同学的表现都比较好,可是据任课老师反映,一位女生上课常常做一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小卡片。因为有了这个信息让我特别关注这个女生,后来发现该女生受学姐引导,参与某品牌的直销,做了不是在校学生该做的事情。
  2.利用QQ和微信了解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上网、QQ、微博、微信中长大,他们喜欢通过网络倾吐心声、发泄情感。班主任也应学会运用这些“现代武器”去接近学生。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发现班主任也用这些“武器”时,会产生一种“同类”的感觉,就放松对你的警惕。有一次班里一男生发表在QQ空间中的一条说说引起笔者的注意,随即通过与其QQ交流,原来他失恋了,且情绪低落,在市区游荡不愿回校。好在通过劝导,事情没有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三、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应对措施
  (一)做好学习问题型学生的指导
  1.对专业不感兴趣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做好鼓励
  对这样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行业专题报告、就业讲座,多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训练。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是宠物医学专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给学生介绍目前宠物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大好的就业形势。也会请宠物医院的院长或医生到班里现身说法,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前景,激学生发热爱宠物、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还帮学生联系宠物医院进行实地考察或实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成长成才的信心。
  2.对不愁就业的学生做好引导
  教育这类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其认识到:在飞速发展和技术万岁的社会里,没有一定的知识武装自己,即使就业了也会很快被淘汰,要有忧患意识,要让其明白,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这些学生班主任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不断鼓励他们自强、自力、自我约束、自我奋斗。
  (二)对桀骜不驯惹事型的学生要软硬适中
  1.给与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怀
  对于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经常与其沟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其进行恰当的情绪疏导[4]。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有43名学生,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就有6名,约占14%,比例不小!笔者认为,这样的班级要多举办一些班级活动,特别是温暖型的活动,如给单亲孩子过生日之类的,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多找这些学生谈话,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2.对“刺头”们晓之以理
  对于“刺头”们,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对其挑剔、不满,或训斥。而是要给予其适当的宽容,但宽容不是简单的纵容,更不是放任自流。笔者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弱点或欲望,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找到“刺头”的弱点,对症下药,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本班一男生,人非常聪明,但一直表现出玩世不恭,对什么都无所谓,整天捧了个手机玩游戏,连我去他寝室时也顾不得停下手机,结果上课睡觉,考试挂科,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这学期得知他很想当2014级的朋辈辅导员,但应成绩太差,入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本人觉得这次是个机会。于是和他做了“交易”,只要他改变过去不求上进的表现,我就去学工办打招呼,对他网开一面,不因成绩原因剔除他。果然,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没有食言。本月底他将参加朋辈辅导员最后一轮面试,不管结果如何,他比以前好了就是成功。
  (三)做好婚恋认识偏离型学生的引导
  大学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明白大学的主要任务,要保持中国人含蓄的传统美德,同时鼓励大家看一些关于性道德和性健康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护好自己。对于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因同性恋而纠结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做好交流沟通问题型学生的鼓励
  对这类问题学生应该特别慎重,鼓励是最好的良药。班主任可以联合其他同学推选其当班干部,召开班会时可以安排内向、自卑的学生主持或上台发言,不管表现如何,要多给掌声,多点赞。如本班一学生,父母双亡,家庭经济条件差,自卑心理很强,与人交流时不敢抬头,更不敢直视对方。考虑再三,就指定他担任班干部,并在学院团委书记的帮助下,让他进入团学会任职锻炼,近一年时间来,看到他逐渐开朗的心情是最大的欣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耐心最可贵!有三年时间的鼓励和帮助,相信他们一定能感觉到大家给与的热情和鼓励;有三年时间的实践和锻炼,相信他们一定会有进步和收获。而对个别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给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密切注意,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便不测。
  有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边。”高校问题学生不能被放弃,更不能被否定,他们更需要班主任那颗宽容的心和敏锐的洞察力,需要班主任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谁能保证经引导后的问题学生将来不能成为优秀校友,不能成为社会栋梁呢?
  参考文献:
  [1]王标.问题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12):?24-25.
  [2]谭柳青,白景旺. 高职院校“学习型”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 2013,7:?85-86.
  [3]孙娜. 问题学生教育四原则[J]. 教书育人,2011,6:19-20.
  [4]吴锦武.单亲家庭问题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教师,2010,11(5):119-120.
  [5]孙科丽. 一例由于大学生精神疾病引起的思考[J]. 教师,2012,17(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