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中学英语生本课堂 教学的情感性原则及策略

【作者】 赖文华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促进学生成长、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价值追求。当前英语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由于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课堂更多用机械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来提高教学成绩,教师忽略学生课堂学习的生命存在,教师自身的生命活力又被压抑,致使课堂教学偏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求、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也要求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切实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让中学英语课堂充满生机活力。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目前正顺应了这一要求,在我县课改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生本课堂概述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核心理论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本教育”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充满活力。它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需要,把课堂上的展示当作是一种享受。
  重视生命课堂教学研究是国内外教改的新趋势。生本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生本课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课堂。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到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也是生本课堂所着力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实施英语生本课堂的情感性原则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开展英语生本课堂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中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2、以情施教原则
  以情施教是中学英语生本课堂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4、移情原则
  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个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三、实施生本英语课堂的情感性策略
  实施中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
  1、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中学英(下转第35页)(上接第36页)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情感色彩的戏剧和对话材料,学生在组内绘声绘色的角色表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达到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还包括心理组织的情感性处理,教师可采用表情调控及张弛调节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向,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情并进的效果。 
  3、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 do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应发挥主体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