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结合模式

【作者】 冯 磊 李润东 魏砾宏

【机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图书馆资源电子资源的共享,学生们可以很轻松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资料,使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会流于形式。高等学校如何深化教育改革,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毕业设计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在环境工程专业提出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同毕业设计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大四做毕业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前期基础,也是其前期工作的延续,对其深入了解毕业设计课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大学生创新;模式
  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未来20年也是我国的一次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在此期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2]。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 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性重要教学环节[3]。因此,创新当今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实施并得以重视,如何有效利用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丰富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 简称环工)”是面向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而设立,培养具有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其他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够适应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毕业设计恰恰是本科学生在修完所有的专业课之后,将专业的理论内容与其他知识相复合的一个有利契机。它能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其他专业相关理论及现场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毕业设计的好坏不仅对学生毕业成绩和能否取得学位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今后的工作、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4-6]。
  (一) 毕业设计在创新教育中的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不足,没有把主要精力用于毕业设计。此外, 受择业、提前试工、研究生复(面)试的影响, 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也影响了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存在误区
  在毕业设计中,如果把一个过时的、没有生命力、没有前瞻性的选题交给学生去做, 犹如给学生穿上了一件紧巴巴的、不合体的衣服, 使得他们很难有伸展的自由。这个尺度范围的确定应考虑当届毕业生整体基础水平、各方面的能力,并有意识地预留适当难度的创新空间[7]。
  (三) 指导教师的精力不到位, 现代技术手段落伍
  在毕业设计中部分指导教师的精力没完全放到毕设指导中,其主要表现在疏于指导。把毕业设计看作是学生主体一方的任务,落实了学生的选题就完了,只管开题结尾,不管中间过程的跟踪指导,部分老师安排研究生负责本科生毕业设计问题[8]。
  (四)毕业设计考核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某些学校因为毕业设计不及格, 不能毕业的学生很少,有的院系甚至一年没有一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被淘汰。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与企业。
  (五) 抄袭现象严重
  近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图书馆资源电子资源的共享,学生们可以很轻松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资料,一方面的确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便于抄袭,直接拷贝相关资料及实验数据,使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会流于形式,仅仅是走走过场。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一) 构建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
  毕业设计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学生自主实践为核心,凸显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新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以及与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关系[9].
  (二) 采用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毕业设计由于在大四的第二学期,由于面临的研究生复试或工作面试的众多问题,学生很难对自己的毕设题目做深入研究。而学生在大二,大三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更培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让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参与同毕业设计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大四做毕业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前期基础,也是其前期工作的延续,对其深入了解毕业设计课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本专业学生去年在大三时申请了“厨余垃圾干发酵及其微氧脱硫机理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今年则选择了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餐厨垃圾高固体厌氧消化及水解动力学模型研究”,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很顺利开展实验,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10]!
  (三) 建立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科研激励措施
  科研激励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认识,没有形成一定的科研意识。鉴于此,首先应让学生选择参加教师的团队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帮助收集资料。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研,形成科研的基本概念,又能使科研与学习相长。同时用科研经费辅助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这样即可以解决创新训练计划经费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学生了解科研,深入科研,为未来考研打下基础。
  三、结论
  近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图书馆资源电子资源的共享,学生们可以很轻松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资料,一方面的确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便于抄袭,直接拷贝相关资料及实验数据,使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会流于形式,仅仅是走走过场。毕业设计的改革是目前各高校进行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高等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而毕业设计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任何教学环节所无法比拟的。
  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工程专业采用毕业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同毕业设计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对大四做毕业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前期基础,也是其前期工作的延续,对其深入了解毕业设计课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峰,赵玉卉,黄晶晶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01:89-92.
  [2]王波,张学铭,宋先亮等.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29-31.
  [3]李兴琼.论毕业设计环节加强校内外合作的重要性[J].鸡西大学学.2006,5::21-24.
  [4]殷开成,李同英.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29-31.
  [5] 王金刚,高琦,王朋瑾等.试论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8,05.41-43.
  [6]李友生,曹雅萍.创新语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3-44.
  [7]高翅,徐跃进等.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0:41-43.
  [8]陈海宁,李湘健.试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建构,中国高教研究,2004,10:33-34.
  [9] 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3(2):103-106.
  [10]冯磊,赵新阳,李润东.开放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