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促进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作者】 巫秀秀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网络的扩展,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网瘾青少年也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教师必须摒弃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创新的教学,迎合青少年的成长需求,让青少年能够在网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自我满足感以及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解决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思想道德
  背景
  在网络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接触网络及电脑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 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20岁以下的网民人数占26%,成为网络使用的一大用户群体。(参见下图,来自CNNIC1)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新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的重要媒介,成为了青少年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个人心智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也渐渐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有力桥梁,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一些青少年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而对现实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问题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全新的挑战,如何发挥网络的正面影响,而抑制其负面的作用,这也是当今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样,作为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与计算机,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学生在网络沉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研究和探讨。基于这个背景,我提出的研究问题则是,如何利用创新教学,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推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
  一、青少年的网络思想道德问题
  电脑将在人们的生活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到底它会具体扮演哪些角色,尤其是如何规避其负面角色成为重中之重。根据李寒梅在《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2中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问题,她得出青少年虚拟社会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若现实社会游戏的空间愈大,在网络空间游戏的可能愈小。根据青少年心理学研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成长的需求以及成就感的需求若没有得到满足,挫折感越强就愈想通过网络来实现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自我。另外,如果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得到亲人朋友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他们则不会渴望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情感。而且,青少年的成就感以及自信也极其重要,若现实生活中,他能够实现自我表达、自我价值,他就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到充实。如何让青少年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自我满足感以及充分的自我表达,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叹为观止。信息技术教育也得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问题成为了首要关键,如何发挥电脑与网络的积极作用,创新课程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现就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具体的经验和对策。
  二、解决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1.让青少年在电脑学习中获得情感需求
  青少年进入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3。研究显示,电脑可以作为社会互动的催化剂。例如,青少年与同伴聊天的时间会比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多出九倍。青少年更愿意与朋友一起做事,而不愿单独玩游戏。当他们和其他人一起做事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情绪和兴趣都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在电脑面前建立新的友情。在电脑前,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机会会增加,例如,同伴的支持以及教师的辅助教学都会增加,青少年们会在各自的观点上发展和完善,进行合作学习。即便在学前儿童的课堂,电脑教学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通过表扬和鼓励同伴,由此提高彼此的学习效率。电脑的学习活动比玩具和游戏更能激发深层次的合作学习与社会交往。
  因此,电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合作学习。先从电脑房的布置着手,让每台电脑之间的距离靠近,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位置上的近距离将推动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借由不同软件的使用来推动学生合作学习与沟通。这些软件,例如画图,让学生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制作各种形状,增加合作。例如,采取3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用画图软件制作自己组的标志和口号,然后由各小组来评比,谁的图画最能表达他们要传达的意思。通过这样竞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电脑画图软件为媒介,每个人要学会表达和分享,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图画来阐释出来,而且每个人也要学习倾听,了解他人的想法。通过他们自己评比,各自表达原因,也能直观的看到如何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还有如何更熟练的使用画图工具。在这样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下,学生的情感需求、表达与倾诉,与他人联系交流的需求也得到满足。在这种合作学习下,电脑成为了一种催化剂,更加形成一种合力,让人的积极思想与情感需求得到发展,使青少年的自我成长更顺利和更快乐。
  2.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让青少年在电脑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将电脑学习与主科学习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写作和阅读的能力。电脑逐渐成为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训练语言、写作、算数等各种能力。借助各种软件,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智力也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例如一些软件或者学习助手软件会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以此来得出答案。例如通过创建微博,学生通过快速的电脑打字,增加学生的写作乐趣,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反思。而且,在一个公开的平台,大家可以看到彼此的文章,进行分享和评比。通过计算机的有趣学习,学生的主科成绩得以提高。电脑通过探究、创新的问题解决和自我指导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让大家来学习数学、英语和语文。在电脑教学软件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基本能力得到提高,以计算机辅助而获得其他学科学业成绩的提高,以此获得更多现实生活的成就感。
  3.将网络及计算机学习融入生活,学习具体的技能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用规定的题目作为练习,而且有统一的格式和时间要求。学生完成题目就算达到要求,应用能力如何并不考虑。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形式和场合。学生不一定只在课堂上来完成任务,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和手段作为辅助。总之不必拘泥于一定形式,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合理要求都要尽量满足。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创新空间。
  通过多样的实践课题推动学生提高具体的电脑技能。例如,让学生设立一个校内的二手市场的网站,以实践课题训练学生建立网站,使用excel等工具制作海报。学生把自己不用的物品通过学校跳蚤市场销售,他们需要用excel来统计商品及预售价格,由此提升学习Excel的兴趣。他们还需要用画图制作宣传海报,还要通过photoshop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突出特色。或者通过制作家乡地图的实践课程,让学生的电脑技能得到实践和提高。过去程序化和步骤化的学习没有让学生把电脑的使用融入到生活。将电脑当作一个工具,它将发挥巨大的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并且接触新的知识和理论。
  4. 摆脱传统的信息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如在教师的语言上做到和蔼可亲,“多表扬、多鼓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结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面对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这是对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挑战。所以,借由教学创新,教师需要在创新课程中,重新让学生找回自我,满足青少年成长的情感需求,以及能力需求,最后推动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进入了各个国家的教学课程中。纵览世界信息技术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整体运用能力、整体素质、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拥有了各种新的科技,有的人会选择以同样的方式来教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新的科技例如电脑来达到更多的成就。通过电脑教学与训练,大脑的训练让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所以,电脑技术及软件的发展,对教学创新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1表格来自2014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撰写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李寒梅,《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翟本端,教育与社会: 迎接资讯时代的教育社会学反省[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