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 万邦同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博闻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每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优秀生和后进生,这是每个任课教师每个班主任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后进生这个问题既然无法回避,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面对。解决后进生问题首先要明确形成的原因,再一个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班内的优秀生共同完成。
解决后进生的必要性,祖国的发展繁荣富强离不开军队工人和农民,离不开白领和蓝领,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把进入学校中的学生教育成可用之才。
一、要找到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都有关系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仔细、深入地触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只要我们为转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
二、解决后进生的方法和策略
无论是思想素质不够好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
对思想素质差一点后进生,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罚站、扫地、跑圈等,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反而会顶撞,所以平时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应该真心、细心、耐心、心平气地与他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实人都怕繁,对于个别后进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经常缠着他,与他谈话,有朝一日他感到繁时,或者是他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他就会干脆安下心来认真读书,省得老师成天找自己麻烦。这样一个后进生就得到了一定的转化。对部分后进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多读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传、思想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多组织学生听英雄模范事迹、法制教育报告;要多在是非观、人生价值趋向、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上给予新的指导,使他们知道那些事情可做,那些不可做;懂得人的行为、意愿绝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从而形成大局、集体观念,改变自私利己的行为;要使他们记住:只有做一个正直的公民,助人为乐,作风正派,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采用家长与学校联合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自己的思想、言谈中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并控制这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注意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惰性造成的懒散、迟到等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人战胜不了惰性,就被惰性战胜,鼓励其挑战自我;对精力过剩自制力差,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要在班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如调整座次,课堂上重点提问等,还要注意将其过剩的精力引导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上来。
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后进生,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学生,对于每一个后进生,都是愿意上进的,都是希望出人头地的,都愿意当优秀生,但对于后进生找不到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是他们有成功的喜悦。
正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在教师这一方面,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后进生,精心设计适合后进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既要设计优秀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又要设计后进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后进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做到优先提问,优先发言;回答正确要不吝啬表扬,要大力表扬给他们信心,是他们有成就感,对学习树立信心。
解决后进生的问题班内的互帮互学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效途径,从时间上来看学生整天在一起有机会互帮互学,有时候学生想问问题去找老师不一定那么方便,问同学是最方便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学生的回答比教师更适合。
三、要巩固解后进生的成果
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行为上可能暂有收敛。这个时候切不可认为工作已做好,从而认为已经成功,如果老师忽视了严格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又会重新出现,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上容易接受好的思想观念,但更容易回归到以前曾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所以要想稳定并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建立班级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或向老师反映,对有反复的同学要罚写说明书,让其反思,对不再犯错,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动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至消失。同时,老师应和家长经常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还要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不再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其人格和性格、学习习惯就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后进生是暂时的,他们踏上社会不一定是弱者,但我们应该在学校里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机会,使他们更快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责任。
解决后进生的必要性,祖国的发展繁荣富强离不开军队工人和农民,离不开白领和蓝领,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把进入学校中的学生教育成可用之才。
一、要找到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都有关系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仔细、深入地触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只要我们为转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
二、解决后进生的方法和策略
无论是思想素质不够好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
对思想素质差一点后进生,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罚站、扫地、跑圈等,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反而会顶撞,所以平时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应该真心、细心、耐心、心平气地与他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实人都怕繁,对于个别后进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经常缠着他,与他谈话,有朝一日他感到繁时,或者是他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他就会干脆安下心来认真读书,省得老师成天找自己麻烦。这样一个后进生就得到了一定的转化。对部分后进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多读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传、思想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多组织学生听英雄模范事迹、法制教育报告;要多在是非观、人生价值趋向、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上给予新的指导,使他们知道那些事情可做,那些不可做;懂得人的行为、意愿绝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从而形成大局、集体观念,改变自私利己的行为;要使他们记住:只有做一个正直的公民,助人为乐,作风正派,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采用家长与学校联合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自己的思想、言谈中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并控制这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注意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惰性造成的懒散、迟到等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人战胜不了惰性,就被惰性战胜,鼓励其挑战自我;对精力过剩自制力差,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要在班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如调整座次,课堂上重点提问等,还要注意将其过剩的精力引导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上来。
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后进生,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学生,对于每一个后进生,都是愿意上进的,都是希望出人头地的,都愿意当优秀生,但对于后进生找不到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是他们有成功的喜悦。
正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在教师这一方面,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后进生,精心设计适合后进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既要设计优秀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又要设计后进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后进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做到优先提问,优先发言;回答正确要不吝啬表扬,要大力表扬给他们信心,是他们有成就感,对学习树立信心。
解决后进生的问题班内的互帮互学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效途径,从时间上来看学生整天在一起有机会互帮互学,有时候学生想问问题去找老师不一定那么方便,问同学是最方便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学生的回答比教师更适合。
三、要巩固解后进生的成果
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行为上可能暂有收敛。这个时候切不可认为工作已做好,从而认为已经成功,如果老师忽视了严格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又会重新出现,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上容易接受好的思想观念,但更容易回归到以前曾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所以要想稳定并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建立班级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或向老师反映,对有反复的同学要罚写说明书,让其反思,对不再犯错,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动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至消失。同时,老师应和家长经常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还要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不再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其人格和性格、学习习惯就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后进生是暂时的,他们踏上社会不一定是弱者,但我们应该在学校里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机会,使他们更快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