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抬起头来

【作者】 田 君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课堂互动,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动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大家彼此互助、相互竞争。语文课堂,更需要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把头抬起来,就能够做到信心百倍地与同学、老师对视,愉快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能够勇敢、果断地举手,争取到发言权,从而自豪地、大声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我们的课堂,太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表达心声、说出意见了。
  关键词:课堂;学生;抬头;发言
  课堂教学中有一种“老师一提问,学生就低头”的司空见惯的怪现象。说司空见惯,是因为这是一种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的课堂教学现象;说这种现象怪,是因为这种现象应该杜绝而又似乎杜而不绝。
  这是为什么?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讲,我以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老师发问,学生习惯了低头。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习惯了讲,就算提出了问题,也等不了学生思考后的回答,常常包办代替,而学生也知道教师这个习惯,也懒得回答,稳稳地坐着,把头低着,等老师说出答案后,快速地记下来就得了。第二、老师提问不当,学生难以回答,不得不低头。教师的问,要么难度大,所提的问,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要么问得不清楚,学生不知所指,一头雾水。学生回答不了问题,就只好把头埋着了。然而那些低着头,小声说话,或红着脸,不敢说话的学生,不是不想有出色的表现,不是不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但他们回答不了,还有什么面子抬头呢?于是,他们只能低头,只能沉默。第三、部分教师习惯于与几个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互动,而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则被无情地冷落了。他们原本彷徨的心,更加冰凉了,松散了。于是,把头低下,神游无聊也是常有的事了。第四、大多数学生怕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被责怪。所以常常是老师一提问,便把头低下来,要么佯装看书,要么故作思考状。其实,他们是在努力的躲开老师搜寻的目光,他们心里可能在想,“千万别点我的名啊!”这些把头低着的学生,往往缺少回答问题的信心、勇气、能力,或者是因性格内敛而羞于开口。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为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呢?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课堂互动,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动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大家彼此互助、相互竞争。语文课堂,更需要这样。因为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效的听说读写是主流,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关键。而要学生做到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就一定要学生抬起头来,关注课堂。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的关于让孩子抬起头来的话:“‘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选自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他几十年前说出的这句朴素的教育名言,可以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的含义作出形象的注释。”他还说,“——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他的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可塑性,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而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所以,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关注到彼此,持机而动,从而实现课堂互动的和谐,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新一轮课改下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
  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我封闭中走了出来,有勇气、有信心融入课堂,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把头抬起来,就能够做到信心百倍地与同学、老师对视,愉快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能够勇敢、果断地举手,争取到发言权,从而自豪地、大声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太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表达心声、说出意见了。
  于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抬起头来,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沟通,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换位思考,就能够替人着想,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解决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从而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便于引领学生高效的成长。
  二、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的亲人”的师生观,建立平等的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完全以学科成绩评优论差,而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发言态度、发言次数、发言质量、考试成绩、语文特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建立有效的学习竞争机制。
  1、一人为学习者,自主学习;二人为竞争组,相互竞争,求双赢;四人为合作小组,优势互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八人为一个团队,每两个合作组联成一个团队,班级活动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全班是一个集体,是一支队伍,是一个家庭。
  2、建立学分制,进行学习积分大比拼。一是个人积分大比拼,二是合作小组积分大比拼。有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学年评比。学分高者,相应予以奖励。积分的方式为,课堂发言积分,课堂行为积分,突出贡献积分,个人特长积分,考试成绩积分。这五大积分方式都有相应的积分标准。
  五、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抬头做人、低头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的习惯。
  1、时常提醒学生:把头抬起来,平视一切;把手举起来,踊跃发言;把声音放出来,说出想法。
  2、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我自信,我参与;我需要,我参与;我喜欢,我参与;我参与,我幸福。
  3、在课堂上,我们的坐姿是,“身体坐正头(下转第21页)(上接第50页)不偏”;我们的站姿是,“抬头平视、挺胸收腹”;我们的学习状态是,“心神集中无杂念”
  4、加强心理辅导,优化心理环境,培养学生阳光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积极表达心声的强烈欲望。
  六、改进教学方法,按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课。
  1、大胆实践语文教学新探之话题教学法,一课一话题,一话题一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话题各抒己见,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而教师是主持人、是点评嘉宾。
  2、课堂教学安排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必答、个人抢答等环节,为学生搭建好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现的机会,助推的力量。
  3、课堂发问的方式为:教师的问在于引,引导学生学,引发学生问,要问得巧,问得少,紧扣课堂教学要点发问,结合课堂实情发问;学生的问在于求,说出心中的见解,求得共鸣,说出心中的疑惑,求得合理的解答,尽量多问,尽量答准。
  4、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备课勤反思,备好讲案,学生要认真按学案要求提前学习,大家都熟悉教材,备好问题,有所感悟才来课堂互动,岂有无话可说,互动不了的道理。
  七、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
  1、教学相长、教研合一。即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不断加强个人修养。
  2、尊重孩子,与孩子平视,降下身段与孩子说话。
  3、身体力行、行为示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抬头做人、低头做事”的习惯。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以上的方法,我的课堂已很少有“老师一提问,学生就低头”的现象了,特别是小组合作,累积学分的方法最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都能把手举起来,都能大声把话说出来。特别是前些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口技》,我是按“话题教学法”来执教的,课堂就很活跃,尤其在小组必答和个人抢答环节,课堂互动达到高潮,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举起手、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我享受这样的课堂。
  这表明,只要方法恰当,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可以消除“老师一提问,学生就低头”的现象。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方;学无止境,但学必有侧重。我相信,只要做到教学相长、教研合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能够挺直腰杆教书育人,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就自然地做到了行为示范,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做到抬起头来,大声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