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法语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 的探究——以浙江民办高校为例
【作者】 何素珍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浙江 绍兴)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研究以浙江民办院校法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探索学生对目前的翻译课程设置认可与意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硬件设备投入,师资等。学校需加强对学生课堂管理,教师需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真正实现三者的有效配合,切实提高翻译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法语学生;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内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但是目前有法语专业的学校在高年级都开设了翻译课程如口译,翻译实务,翻译理论与技巧,笔译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关,当然也与浙江省对小语种应用性人才需求密不可分。
目前在国内,关于翻译课程设置的研究不少,但多数是从理论角度探讨翻译课程教学目标理念,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模式,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等等,较少以翻译课程接受对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学校翻译课程设置满意认可度而已有翻译课程设置研究鲜有专门探讨民办法语院校的翻译课程设置情况,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回答以下问题:民办院校法语翻译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对翻译课程有什么期待和意见?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民办院校法语专业高年级必修或选修翻译课程的在校生或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学校一般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翻译实务等。笔者将本校2009级和已毕业的2008级的学生定为调查问卷对象,发出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向校外学生发出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因此,共有84人成为最终调查分析对象。
从年级层次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占到55%,三年级和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占24%和22%。从调查对象来源看,校内和校外学生分别占62%和38%。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为调查问卷,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对象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入学时间,是否毕业,选修翻译课程动机,毕业后是否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工作以及翻译工作涉及的领域,这些资料可用于分析可能影响调查对象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变量因素;第二大部分是调查对象对翻译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五大模块:课程内容,学习环境,教师教学,学习效果以及对翻译课程的建议。前四个模块下有4-5个不等的单选题,每一题有三个固定的选项: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对其中提出较多意见的20位同学进行了单独的半开放式的访谈,访谈内容涉及他们在调查中感到不满意的若干部分。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将从四个模版的内容来分析法语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满意认可情况,侧重分析学生需求与学校课程设置不太相符的方面。
(一)对课程内容总体感到基本满意,对选用的教材和教材的实用性满意度偏低
课程内容模块下设置了以下方面的单选:翻译课程课时分配,学分分配,所用教材,翻译选修课的选择及灵活度。学生基本上对课时和学分分配没有太多的意见,大多数都选择很满意,小部分选择基本满意。据了解,这些调查的院校都是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翻译课程,有些课程持续一年,每周2课时,学时72,设置4学分,如我校开设的《口译》,有些课程持续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学时36,设置2学分,如《汉译法》,《法译汉》。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调查对象所属院校采用的翻译教材和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教材无异,如罗顺江,马彦华编著《法汉翻译教程》,许钧编写的《法汉翻译教程》,刘和平编写的《法语口译教程》。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对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感到满意,38%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满意。在后续的访谈中,学生反馈教材中理论过多,练习材料不够贴近生活,实用性不强,还有学生强调应该多做些商务贸易类的口笔译专题,具体教如何翻译合同,产品说明书等等。可见,学生很关注翻译教材内容的实用实践性,当然这与学生翻译实践类型和工作倾向有很大关联。
在访谈中,学生表示希望的教材类别是教师随堂讲义配合固定教材,再配上多媒体资料。这说明在传统教学中采用固定课本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学生中没有多大吸引力。
(二)对课程学习环境整体满意程度不高,尤其对硬件设施和课堂氛围不满意
这部分内容包含5个问题,涉及对上课场所,时间,人数,硬件设备和氛围评价。学生对前三项基本满意,但是对硬件设备和氛围有意见。
通过调查得知,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课堂硬件设备(主要是针对口译课)和课堂氛围不满,有部分学生认为口译教室的设备配置与一般的教室应该不同,最好能有学生单独使用的语音设备,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而课堂氛围不佳,做练习和讲解练习过程中学生投入不够,过于被动,甚至由于就业实习等原因,选修翻译课的四年级学生出勤率很低,这都对课堂氛围影响很大。
(三)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期待,教师教学有待提高
在教师教学模块里,笔者设置了5个问题,涉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背景和知识,教学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程考核方式给予了很大的肯定,70%以上的学生都对此感到很满意。
而近一半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表示基本满意,但是还有近40%的人对此表示很不满意。这说明,学生对教师学历,专业知识和背景有很高的期待。通过访谈得知,不少学生表示希望任课老师中法双语表达能力强,且擅长某一领域翻译,比如贸易流通,商务谈判,电子信息等。还有学生提出希望教师有较丰富的翻译实践经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翻译实战经验。这无疑是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和翻译实践能力提高的一大挑战。
而对教师教学方式表示满意的比例近三分之二,但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是很认可。据调查,翻译课通常以教师讲解,学生配合练习的方式为主。通过采访得知,学生提出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如,在教授法中结合讨论,小组任务,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课堂氛围,又提高课堂效率。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过程设计多样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程度不高,有37%的学生提出了异议。学生表示教材上有些内容陈旧落后,且有些编排太过细致冗长,练习材料不够新颖,内容实用性不强。学生希望能适时更新翻译课练习内容,增加实用文体翻译练习,且保证难度适中。其中,有几位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提出任课教师如果能介绍如何使用一些翻译工具,比如常用的翻译软件trados,这对日后的翻译工作有实质的帮助。
(四)学生对自己翻译学习效果整体不满意,收获不大
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属于自我评估。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4个问题,涉及对自己学习表现,学习努力程度,翻译课程提高了专业水平和翻译课程有助于今后就业。学生对于翻译课程有助于今后就业这一项,22%选择很满意,61%选择基本满意。在后续访谈,学生表示翻译课对自己就业影响不大,所以基本都选择满意。
而学生对自己学习表现,对自己学习努力程度和认为翻译课程提高了专业水平不满意比例都超过或等于60%。这说明学生意识到个人投入远远不够,这与学习表现,专业水平成正比。
四、结语
根据法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民办院校翻译课程设置与学生的需求间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翻译教材和授课内容不够实用,教师需考虑到民办院校学生的需求,选用难度合适针对性强的材料来补充课堂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2)学院在教室设备投入不足,需要配备基本的语音设备,提高课堂效率;(3)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背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任课老师需认识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4)学校和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尤其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以最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教学,实现三者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 班伟. 以应用性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2012.
[2] 邓于祁. 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英语系,2006.
[3] 李德凤,胡牧. 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
[4] 文军. 论翻译课程的实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5] 文军,李红霞. 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
本研究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3年校级课题《法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探究——以浙江民办高校为例》(N201363)的结题论文。
关键词:法语学生;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内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但是目前有法语专业的学校在高年级都开设了翻译课程如口译,翻译实务,翻译理论与技巧,笔译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关,当然也与浙江省对小语种应用性人才需求密不可分。
目前在国内,关于翻译课程设置的研究不少,但多数是从理论角度探讨翻译课程教学目标理念,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模式,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等等,较少以翻译课程接受对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学校翻译课程设置满意认可度而已有翻译课程设置研究鲜有专门探讨民办法语院校的翻译课程设置情况,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回答以下问题:民办院校法语翻译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对翻译课程有什么期待和意见?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民办院校法语专业高年级必修或选修翻译课程的在校生或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学校一般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翻译实务等。笔者将本校2009级和已毕业的2008级的学生定为调查问卷对象,发出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向校外学生发出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因此,共有84人成为最终调查分析对象。
从年级层次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占到55%,三年级和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占24%和22%。从调查对象来源看,校内和校外学生分别占62%和38%。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为调查问卷,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对象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入学时间,是否毕业,选修翻译课程动机,毕业后是否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工作以及翻译工作涉及的领域,这些资料可用于分析可能影响调查对象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变量因素;第二大部分是调查对象对翻译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五大模块:课程内容,学习环境,教师教学,学习效果以及对翻译课程的建议。前四个模块下有4-5个不等的单选题,每一题有三个固定的选项: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对其中提出较多意见的20位同学进行了单独的半开放式的访谈,访谈内容涉及他们在调查中感到不满意的若干部分。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将从四个模版的内容来分析法语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满意认可情况,侧重分析学生需求与学校课程设置不太相符的方面。
(一)对课程内容总体感到基本满意,对选用的教材和教材的实用性满意度偏低
课程内容模块下设置了以下方面的单选:翻译课程课时分配,学分分配,所用教材,翻译选修课的选择及灵活度。学生基本上对课时和学分分配没有太多的意见,大多数都选择很满意,小部分选择基本满意。据了解,这些调查的院校都是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翻译课程,有些课程持续一年,每周2课时,学时72,设置4学分,如我校开设的《口译》,有些课程持续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学时36,设置2学分,如《汉译法》,《法译汉》。
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调查对象所属院校采用的翻译教材和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教材无异,如罗顺江,马彦华编著《法汉翻译教程》,许钧编写的《法汉翻译教程》,刘和平编写的《法语口译教程》。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对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感到满意,38%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满意。在后续的访谈中,学生反馈教材中理论过多,练习材料不够贴近生活,实用性不强,还有学生强调应该多做些商务贸易类的口笔译专题,具体教如何翻译合同,产品说明书等等。可见,学生很关注翻译教材内容的实用实践性,当然这与学生翻译实践类型和工作倾向有很大关联。
在访谈中,学生表示希望的教材类别是教师随堂讲义配合固定教材,再配上多媒体资料。这说明在传统教学中采用固定课本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学生中没有多大吸引力。
(二)对课程学习环境整体满意程度不高,尤其对硬件设施和课堂氛围不满意
这部分内容包含5个问题,涉及对上课场所,时间,人数,硬件设备和氛围评价。学生对前三项基本满意,但是对硬件设备和氛围有意见。
通过调查得知,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课堂硬件设备(主要是针对口译课)和课堂氛围不满,有部分学生认为口译教室的设备配置与一般的教室应该不同,最好能有学生单独使用的语音设备,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而课堂氛围不佳,做练习和讲解练习过程中学生投入不够,过于被动,甚至由于就业实习等原因,选修翻译课的四年级学生出勤率很低,这都对课堂氛围影响很大。
(三)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期待,教师教学有待提高
在教师教学模块里,笔者设置了5个问题,涉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背景和知识,教学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程考核方式给予了很大的肯定,70%以上的学生都对此感到很满意。
而近一半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表示基本满意,但是还有近40%的人对此表示很不满意。这说明,学生对教师学历,专业知识和背景有很高的期待。通过访谈得知,不少学生表示希望任课老师中法双语表达能力强,且擅长某一领域翻译,比如贸易流通,商务谈判,电子信息等。还有学生提出希望教师有较丰富的翻译实践经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翻译实战经验。这无疑是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和翻译实践能力提高的一大挑战。
而对教师教学方式表示满意的比例近三分之二,但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是很认可。据调查,翻译课通常以教师讲解,学生配合练习的方式为主。通过采访得知,学生提出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如,在教授法中结合讨论,小组任务,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课堂氛围,又提高课堂效率。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过程设计多样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授课内容满意程度不高,有37%的学生提出了异议。学生表示教材上有些内容陈旧落后,且有些编排太过细致冗长,练习材料不够新颖,内容实用性不强。学生希望能适时更新翻译课练习内容,增加实用文体翻译练习,且保证难度适中。其中,有几位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提出任课教师如果能介绍如何使用一些翻译工具,比如常用的翻译软件trados,这对日后的翻译工作有实质的帮助。
(四)学生对自己翻译学习效果整体不满意,收获不大
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属于自我评估。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4个问题,涉及对自己学习表现,学习努力程度,翻译课程提高了专业水平和翻译课程有助于今后就业。学生对于翻译课程有助于今后就业这一项,22%选择很满意,61%选择基本满意。在后续访谈,学生表示翻译课对自己就业影响不大,所以基本都选择满意。
而学生对自己学习表现,对自己学习努力程度和认为翻译课程提高了专业水平不满意比例都超过或等于60%。这说明学生意识到个人投入远远不够,这与学习表现,专业水平成正比。
四、结语
根据法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民办院校翻译课程设置与学生的需求间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翻译教材和授课内容不够实用,教师需考虑到民办院校学生的需求,选用难度合适针对性强的材料来补充课堂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2)学院在教室设备投入不足,需要配备基本的语音设备,提高课堂效率;(3)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背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任课老师需认识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4)学校和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尤其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以最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教学,实现三者的有效配合。
参考文献:
[1] 班伟. 以应用性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2012.
[2] 邓于祁. 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英语系,2006.
[3] 李德凤,胡牧. 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
[4] 文军. 论翻译课程的实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5] 文军,李红霞. 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
本研究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3年校级课题《法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认可度的探究——以浙江民办高校为例》(N201363)的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