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吐鲁番市第一中学373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毛新翠
【机构】 吐鲁番市第一中学教务主任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我们吐鲁番市基础教育的现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市近年来的初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离乌鲁木齐比较近。每年大约有二、三百名的初一新生流失--去乌市十二中、兵一分校、十三中等名校去上学了。我们在每年九月份在七年级招生过程中都发现,城区四个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到乌市去上初中。家长都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乌鲁木齐的学校去上初中,只有有些不适应的或学不好的才回转回来上。
而我们本校的学生特别是初三的学生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上课时已经是无心上课,已把上课当成一中煎熬,就盼着赶快毕业。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大多数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仍普遍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疲倦,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校课改的关键之举。基于以上的认识, 2010年3月,我们经过多次的学习、考察、反复的讨论决定学习并借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经过讨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2010届的七年级的八个班进行试点,到今年2011届的七年级全面推行。在这期间我感触颇多、我们有困惑、有争议、有不理解、但也有成功是的喜悦、有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们要施行课改,实践课改,首先必须是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以前课堂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这是课改的前提,为了能使老师尽快转变观念,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各类的培训。
并在2010届的七年级8个班进行试点,要求这8个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用这种教学模来授课,通过听课观察,一个学期下来,这些课改试点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比以前集中,教师在课堂显得轻松。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在学期末我们把课改试点班的成绩和课改前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高。
通过试点班成绩对比,成了我们课改有力的依据。从这一点也加坚定了我们搞课改信心和决心。于是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多次进行研讨,最终以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创建了我们吐鲁番市第一中学“3 73”教学管理模式。
经过两年的学习摸索阶段,我们提出了“373”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373模式解读
(一、)“三”是指做好三次备课
1、主备教师备课
2、备课组备课:
3、课前备课:
(二、)“七”是指高效课堂的七个环节
1、教师导入新课(约2分钟):
2、展示学习目标(约1分钟)
3、展示自学指导(约2分钟)
4、学生自主学习(约6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约6分钟)
6、教师精当点拨(约8分钟)
7、学生当堂训练(约15分钟)
(三、)“三”是指课上、课后教师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和教师课后反思
1、教师辅导:
2、学生互相辅导:
3、教师课后反思:
三、373教学模式实施的制度保障
为推进课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机制和办法: 一是加大校领导和有关人员听课、巡课、评课力度,制订了《吐鲁番市第一中学校领导每日值班听课制度》、《吐鲁番市一中高效课堂评价表》《吐鲁番市第一中学集体备课制度》、《吐鲁番市第一中学周周清出卷、改卷制度》,对校领导、中层领导的每日听课、评课做了明确规定。二是规定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大胆灵活运用“373”教学法,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三是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宣传课改理念和成效,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赢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和对学校工作的配合,我们课改的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集体备课。我们每周安排处除教研活动以外,还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校领导按科目包备课组,参加他们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发言,要求备课组长做好各组的发言记录,并对每次的集体备课的效果进行按要求打分,并在年底做成绩分析时,各备课组的成绩进行捆绑计算,每个备课组的教案都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力弱的老师也能有最优秀的教案、资料,让学生共享,另外就是在第二次备课时都会对前一周的集体备课上课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先反思前周的教学,再进行本周的集体备课,这样就能让整个备课组集体进步。同时也增加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2.周周清考试。在每周四下午我们都会进行周周清考试,把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检测和梳理,查漏补缺,晚上老师都是加班集体阅卷。我们要求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把那些周周清不过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最终这些班的平均分都会整体提高。周周清考试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高。
3. 成立课堂督评小组。在我校推行课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少讲,让孩子多练,就要对课堂进行监控,就要进课堂听课,刚开始我们是学校领导分科分组听课,但由于我校有59个班,班数较多,像语数外教研组这样的大组都有30多人,因班级较多,等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有些人的课都来不及听,有些有问题的课再跟踪听也没时间去听这样一个局面。这样我们的课改感觉在做,但做的不扎实,不深入。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都精疲力尽,而且成效不大。后来大家又坐下来进行讨论反思,决定在第二学期用巡课的方式来督管课堂,就是每个老师的课听上10分钟,这样一节就可以听4个老师的课,但经过实际操作,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中途进去听课,会打断老师上课的思路,打断学生学生听课的情绪。后来经过研究我校采用课堂督评小组的方式从开始实行到现在效果不错。课堂督评小组由我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课堂督评小组,分备课组组,分学科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打分,并及时反馈。每周五下午督评组的成员集体反馈,对个性问题,分备课组进行反馈,对共性的问题则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统一做要求,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现在每科课堂每天都会有督评小组的人去听,并能做到及时反馈,老师们互相听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为课堂监控督评小组的成员,是学校中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在各科老师中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听课能达到共同监管课堂,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作用。
三年了,我们虽然初步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课改实施的效果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较多,有待我们再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还有些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对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把握不准,有畏难情绪,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的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小部分学生在周周清考试中,清的不彻底,完成不了周周清的任务。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总之、作为教育者,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探求摸索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上下求索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压力、有阻力,有困惑、有争议也有收获的过程。教师只要用心抓住每一个教育教学细节,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就能在课改中践行我们的教育理念。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市近年来的初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离乌鲁木齐比较近。每年大约有二、三百名的初一新生流失--去乌市十二中、兵一分校、十三中等名校去上学了。我们在每年九月份在七年级招生过程中都发现,城区四个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到乌市去上初中。家长都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乌鲁木齐的学校去上初中,只有有些不适应的或学不好的才回转回来上。
而我们本校的学生特别是初三的学生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上课时已经是无心上课,已把上课当成一中煎熬,就盼着赶快毕业。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大多数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仍普遍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疲倦,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校课改的关键之举。基于以上的认识, 2010年3月,我们经过多次的学习、考察、反复的讨论决定学习并借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经过讨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2010届的七年级的八个班进行试点,到今年2011届的七年级全面推行。在这期间我感触颇多、我们有困惑、有争议、有不理解、但也有成功是的喜悦、有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们要施行课改,实践课改,首先必须是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以前课堂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这是课改的前提,为了能使老师尽快转变观念,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各类的培训。
并在2010届的七年级8个班进行试点,要求这8个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用这种教学模来授课,通过听课观察,一个学期下来,这些课改试点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比以前集中,教师在课堂显得轻松。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在学期末我们把课改试点班的成绩和课改前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高。
通过试点班成绩对比,成了我们课改有力的依据。从这一点也加坚定了我们搞课改信心和决心。于是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多次进行研讨,最终以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创建了我们吐鲁番市第一中学“3 73”教学管理模式。
经过两年的学习摸索阶段,我们提出了“373”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373模式解读
(一、)“三”是指做好三次备课
1、主备教师备课
2、备课组备课:
3、课前备课:
(二、)“七”是指高效课堂的七个环节
1、教师导入新课(约2分钟):
2、展示学习目标(约1分钟)
3、展示自学指导(约2分钟)
4、学生自主学习(约6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约6分钟)
6、教师精当点拨(约8分钟)
7、学生当堂训练(约15分钟)
(三、)“三”是指课上、课后教师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和教师课后反思
1、教师辅导:
2、学生互相辅导:
3、教师课后反思:
三、373教学模式实施的制度保障
为推进课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机制和办法: 一是加大校领导和有关人员听课、巡课、评课力度,制订了《吐鲁番市第一中学校领导每日值班听课制度》、《吐鲁番市一中高效课堂评价表》《吐鲁番市第一中学集体备课制度》、《吐鲁番市第一中学周周清出卷、改卷制度》,对校领导、中层领导的每日听课、评课做了明确规定。二是规定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大胆灵活运用“373”教学法,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三是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宣传课改理念和成效,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赢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和对学校工作的配合,我们课改的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集体备课。我们每周安排处除教研活动以外,还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校领导按科目包备课组,参加他们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发言,要求备课组长做好各组的发言记录,并对每次的集体备课的效果进行按要求打分,并在年底做成绩分析时,各备课组的成绩进行捆绑计算,每个备课组的教案都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力弱的老师也能有最优秀的教案、资料,让学生共享,另外就是在第二次备课时都会对前一周的集体备课上课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先反思前周的教学,再进行本周的集体备课,这样就能让整个备课组集体进步。同时也增加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
2.周周清考试。在每周四下午我们都会进行周周清考试,把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检测和梳理,查漏补缺,晚上老师都是加班集体阅卷。我们要求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把那些周周清不过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最终这些班的平均分都会整体提高。周周清考试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高。
3. 成立课堂督评小组。在我校推行课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少讲,让孩子多练,就要对课堂进行监控,就要进课堂听课,刚开始我们是学校领导分科分组听课,但由于我校有59个班,班数较多,像语数外教研组这样的大组都有30多人,因班级较多,等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有些人的课都来不及听,有些有问题的课再跟踪听也没时间去听这样一个局面。这样我们的课改感觉在做,但做的不扎实,不深入。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都精疲力尽,而且成效不大。后来大家又坐下来进行讨论反思,决定在第二学期用巡课的方式来督管课堂,就是每个老师的课听上10分钟,这样一节就可以听4个老师的课,但经过实际操作,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中途进去听课,会打断老师上课的思路,打断学生学生听课的情绪。后来经过研究我校采用课堂督评小组的方式从开始实行到现在效果不错。课堂督评小组由我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课堂督评小组,分备课组组,分学科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打分,并及时反馈。每周五下午督评组的成员集体反馈,对个性问题,分备课组进行反馈,对共性的问题则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统一做要求,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现在每科课堂每天都会有督评小组的人去听,并能做到及时反馈,老师们互相听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为课堂监控督评小组的成员,是学校中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在各科老师中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听课能达到共同监管课堂,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作用。
三年了,我们虽然初步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课改实施的效果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较多,有待我们再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还有些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对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把握不准,有畏难情绪,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的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小部分学生在周周清考试中,清的不彻底,完成不了周周清的任务。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总之、作为教育者,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探求摸索的人来说,就是一个上下求索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压力、有阻力,有困惑、有争议也有收获的过程。教师只要用心抓住每一个教育教学细节,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就能在课改中践行我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