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作者】 鲁 霞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的积极氛围,在与同行的对话中分享经验,共同成长。本文主要谈了校本教研的概念、意义、任务、作用、如何实施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校本教研;自我提升;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教师活动,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它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对于教师而言,是自我的重生,每个教师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让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而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在新课改中自我新生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和历练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他会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
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反思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实施的能力。由此可见,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本,以改进教师行为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它作用于教师,而后直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教师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参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中,教师面临种种问题: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新角色……需要教师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归类研讨。确定有价值的立项思考,进一步探究。
二、加强对话,在校本教研中优势互补
如果说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那么互助合作则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间的相互切磋、协作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分享经验。在客观上,教师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会形成很多认识与见解,然而这恰恰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就是这种资源的珍视与挖掘。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的积极氛围,在与同行的对话中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这种互助对话,不是过去简单的集体备课,而是重在合作研究。它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与各种观点的碰撞中,通过个人反思领悟,达成共识。课前设计时,集思广益,智仁得见,集体智慧确保课程的最优化。课后反思时,他人一句旁观之语,顿开茅塞,成长瞬间完成。这种随时合作式的研究,便捷教师随时解决问题,彼此的信息交换,互通了有无。
教学观摩,面对成功的教学展示,直观而鲜明地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事半功倍。教研课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集体研讨、集体评议,各抒己见,收得“他山之石”。
……
所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激荡起教师的职业热情,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作为参与者的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互助中具有极大作用,发挥他们的带动、示范功能,会使教师在共生互补中快速成长。
为加强互动交流,可以和兄弟学校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办学、人文化管理,给教师搭建一个更为自由、民主的交流平台,挖掘各种资源,整合各种有利条件,突破线性结构,形成立体、全方位的校本教研结构。现在各个学校年轻教师均很多,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是教学中的生力军,是学校发展充满生命力的希望所在,针对这种现状,应开展多层面的互助活动。年级学科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一帮一,一带一,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年轻教师快速获得有效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专业引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问题是校本教研课题产生的基础。校本教研的对象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如何发现、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教研课题,这本身就是一个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从课题出发,如何在实践中突破解决,又如何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凡此种种,均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另外,知识更新快,受教育者情况也是瞬息万变的,就更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也需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利用名师、专家给予专业引领,使教研向纵深发展。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升新课程实施观念
一方面,教师要把新课程实施看做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新契机,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教学研究和评价机制。要通过教师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使这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总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同时,在教师的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以夏河县两所藏族学校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8.
[2]张诗亚.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7.
[3]倪胜利,张诗亚.民族基础教育为什么打基础[J].民族教育研究,2007:5-8.
关键词:校本教研;自我提升;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教师活动,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它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对于教师而言,是自我的重生,每个教师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让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而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在新课改中自我新生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和历练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他会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
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反思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实施的能力。由此可见,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本,以改进教师行为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它作用于教师,而后直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教师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参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中,教师面临种种问题: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新角色……需要教师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归类研讨。确定有价值的立项思考,进一步探究。
二、加强对话,在校本教研中优势互补
如果说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那么互助合作则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间的相互切磋、协作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分享经验。在客观上,教师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会形成很多认识与见解,然而这恰恰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就是这种资源的珍视与挖掘。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的积极氛围,在与同行的对话中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这种互助对话,不是过去简单的集体备课,而是重在合作研究。它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与各种观点的碰撞中,通过个人反思领悟,达成共识。课前设计时,集思广益,智仁得见,集体智慧确保课程的最优化。课后反思时,他人一句旁观之语,顿开茅塞,成长瞬间完成。这种随时合作式的研究,便捷教师随时解决问题,彼此的信息交换,互通了有无。
教学观摩,面对成功的教学展示,直观而鲜明地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事半功倍。教研课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集体研讨、集体评议,各抒己见,收得“他山之石”。
……
所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激荡起教师的职业热情,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作为参与者的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互助中具有极大作用,发挥他们的带动、示范功能,会使教师在共生互补中快速成长。
为加强互动交流,可以和兄弟学校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办学、人文化管理,给教师搭建一个更为自由、民主的交流平台,挖掘各种资源,整合各种有利条件,突破线性结构,形成立体、全方位的校本教研结构。现在各个学校年轻教师均很多,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是教学中的生力军,是学校发展充满生命力的希望所在,针对这种现状,应开展多层面的互助活动。年级学科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一帮一,一带一,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年轻教师快速获得有效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专业引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问题是校本教研课题产生的基础。校本教研的对象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如何发现、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教研课题,这本身就是一个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从课题出发,如何在实践中突破解决,又如何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凡此种种,均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另外,知识更新快,受教育者情况也是瞬息万变的,就更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也需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利用名师、专家给予专业引领,使教研向纵深发展。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升新课程实施观念
一方面,教师要把新课程实施看做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新契机,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教学研究和评价机制。要通过教师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使这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总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同时,在教师的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以夏河县两所藏族学校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8.
[2]张诗亚.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7.
[3]倪胜利,张诗亚.民族基础教育为什么打基础[J].民族教育研究,2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