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案例教学法强化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的思考
【作者】 张 娜1 张秋宁1 张克营2
【机构】 1.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学院体育学院 2.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分析了就业指导课目前的现状,以宿州学院初次就业率等情况为例,提出了就业指导存在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适合就业指导课的属性,思考了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用的可行性。认为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从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考核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就业指导;实践环节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link of weak problems in employment guidance example for suzhou college firs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attribut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teaching.Thin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feasibility. Case teaching can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was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Keywords: Case teaching;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e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人数更是迅速增加,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共识。国务院更是从国家高度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要求,在国办[2009]3 号文件中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但如何上好这门课,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实践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就业指导课现状
1.1 就业指导课开课情况
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自身优劣势和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认,客观分析自身就业困难,掌握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和求职技能,更能够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在高校中已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并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已明确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从目前的就业指导情况来看,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划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大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在大一,能够为大学生的入学提供一个规划职业的指导和思考的平台。创业教育是学中进行的培训,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求职观念、思想、技巧的培养。学生到课率较高,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就业指导课开设情况良好。
1.2 学生基本理论掌握较好
就业指导课的考核形式多样,不同的学校采用的方式不同。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的考核主要由上课老师拟定。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撰写小论文、简历制作等方式,从考核结果来看,学生能够用掌握的知识,合理制作简历形式。可见,学生对求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良好。
1.3 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和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高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课程建设不健全、考核方式单一落后、实践教学匮乏等。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存在问题。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的设置是在大三阶段,课时数为18节次,在课时中没有单门设置实践环节,使得就业指导的实践指导欠缺,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需要的能力。以宿州学院为例,2011-2013年毕业生在省外其他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85%、4.21%、3.69%。可以看出毕业生和其他发达地区的毕业生相比,就业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在1870 年提出和创立,目前其在我国的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试图通过学生对学科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授课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法”和“示例教学法”的区别。一是教育者的角色不同。前者是主持、引导者,后者是教授者;二是授课方式不同。前者不拘一格,开放式教学,后者则是课堂授课形式;三是设置的目的不同。前者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启发性强、客观真事的特点,能使学生在校园内预先接触、学习并研究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环节的可行性
3.1 案例教学法具有和就业指导课契合的属性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传授就业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门课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践效果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则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通过学生对学科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特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将两则有机、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可填补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
从以上阐述可知,目前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学时设置偏少,实践环节空缺。目前主要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弥补这一缺点。对比各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合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案,有力于提高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填补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的缺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就业去向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分为出国、出境,升学,基层项目,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其它就业,待就业七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是自主择业和自谋创业共举。以宿州学院为例,2011-2013年学生其他择业毕业生的比例为80.9%,84.4%,85%。从数据可知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自主择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而自主择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更高,对比现在的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的薄弱,两者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4. 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环节的实施
4.1 理清课程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为主持、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依靠案例教学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及效果。
4.2精选授课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客观的事件为基础,案例是其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业指导老师要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的真实经历,国家的就业政策,目前的就业形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同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就业指导课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试技巧方面。设计案例时, 就可以设计含一些明显主题概念又含隐藏概的案例, 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4.3 设计课堂组织,营造教育氛围。
课堂的组织设计,教育环境的氛围的形成是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保证,有效设计课堂讨论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有力地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大班授课,有时可能会达到100多人,且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这种复杂的授课班级。教师要针对专业情况、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般可以采用每组6~10 人,同时要求各小组要紧密结合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撰写分析提纲和思路。组织好辩论、点评、归纳总结各环节。另外,课堂教育氛围要具有可控性。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紧密围绕案例进行热烈讨论,形成学生的思考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设计考核机制
考核反馈是案例教学法必要环节。针对于就业指导课考核方式的特点,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设计具有可操行的考核机制。可以将案例教学环节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成绩挂钩。避免学生应付了事、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反馈,同时要及时向反馈学生讨论结果。做到课堂能解决的问题,不留课下。
4.5 遵循案例教学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
教师要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原则,合理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中的“三个关系”,即“大小相称”、“动静结合”、“远近相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案例避免“一刀切”的案例形式,同时要合理处理就业指导课文字案例和视屏案例的管理,防止学生视觉和思维疲劳,要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了解工作创业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工作、生活的精神。
5.结束语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高速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高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逐步增加就业指导课课时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法以其自身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特点,将会在加强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白建华, 赵军, 赵立桢. 以案例教学加强信息检索课实践环节的思考[J]. 图书馆学刊,2008,3:68-70.
[2] 王永宁.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1,21:164-165.
[3] 贾卫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27-325.
[4] 史迎霞. 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实施的关键问题[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107-108.
[5] 周 云, 辛 华, 姚新宇. 案例教学在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尝试[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3):57-59.
作者简介:张娜,女,1983,汉,安徽宿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1208085QB3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就业指导;实践环节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link of weak problems in employment guidance example for suzhou college firs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attribut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teaching.Thin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feasibility. Case teaching can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was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Keywords: Case teaching;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e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人数更是迅速增加,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共识。国务院更是从国家高度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要求,在国办[2009]3 号文件中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高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但如何上好这门课,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实践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就业指导课现状
1.1 就业指导课开课情况
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自身优劣势和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认,客观分析自身就业困难,掌握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和求职技能,更能够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在高校中已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并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已明确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从目前的就业指导情况来看,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划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大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在大一,能够为大学生的入学提供一个规划职业的指导和思考的平台。创业教育是学中进行的培训,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求职观念、思想、技巧的培养。学生到课率较高,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就业指导课开设情况良好。
1.2 学生基本理论掌握较好
就业指导课的考核形式多样,不同的学校采用的方式不同。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的考核主要由上课老师拟定。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撰写小论文、简历制作等方式,从考核结果来看,学生能够用掌握的知识,合理制作简历形式。可见,学生对求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良好。
1.3 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和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高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但存在很多问题,如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课程建设不健全、考核方式单一落后、实践教学匮乏等。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存在问题。以宿州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的设置是在大三阶段,课时数为18节次,在课时中没有单门设置实践环节,使得就业指导的实践指导欠缺,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需要的能力。以宿州学院为例,2011-2013年毕业生在省外其他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5.85%、4.21%、3.69%。可以看出毕业生和其他发达地区的毕业生相比,就业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在1870 年提出和创立,目前其在我国的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试图通过学生对学科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授课教师要明确“案例教学法”和“示例教学法”的区别。一是教育者的角色不同。前者是主持、引导者,后者是教授者;二是授课方式不同。前者不拘一格,开放式教学,后者则是课堂授课形式;三是设置的目的不同。前者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启发性强、客观真事的特点,能使学生在校园内预先接触、学习并研究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环节的可行性
3.1 案例教学法具有和就业指导课契合的属性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传授就业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门课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践效果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则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通过学生对学科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特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将两则有机、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可填补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
从以上阐述可知,目前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学时设置偏少,实践环节空缺。目前主要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弥补这一缺点。对比各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合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案,有力于提高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填补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的缺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就业去向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分为出国、出境,升学,基层项目,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其它就业,待就业七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是自主择业和自谋创业共举。以宿州学院为例,2011-2013年学生其他择业毕业生的比例为80.9%,84.4%,85%。从数据可知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自主择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而自主择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更高,对比现在的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的薄弱,两者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4. 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环节的实施
4.1 理清课程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为主持、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依靠案例教学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及效果。
4.2精选授课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客观的事件为基础,案例是其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业指导老师要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的真实经历,国家的就业政策,目前的就业形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同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就业指导课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试技巧方面。设计案例时, 就可以设计含一些明显主题概念又含隐藏概的案例, 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4.3 设计课堂组织,营造教育氛围。
课堂的组织设计,教育环境的氛围的形成是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保证,有效设计课堂讨论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有力地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大班授课,有时可能会达到100多人,且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这种复杂的授课班级。教师要针对专业情况、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般可以采用每组6~10 人,同时要求各小组要紧密结合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撰写分析提纲和思路。组织好辩论、点评、归纳总结各环节。另外,课堂教育氛围要具有可控性。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紧密围绕案例进行热烈讨论,形成学生的思考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设计考核机制
考核反馈是案例教学法必要环节。针对于就业指导课考核方式的特点,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设计具有可操行的考核机制。可以将案例教学环节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成绩挂钩。避免学生应付了事、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反馈,同时要及时向反馈学生讨论结果。做到课堂能解决的问题,不留课下。
4.5 遵循案例教学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
教师要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原则,合理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中的“三个关系”,即“大小相称”、“动静结合”、“远近相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案例避免“一刀切”的案例形式,同时要合理处理就业指导课文字案例和视屏案例的管理,防止学生视觉和思维疲劳,要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了解工作创业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工作、生活的精神。
5.结束语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高速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高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逐步增加就业指导课课时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法以其自身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特点,将会在加强就业指导课实践环节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白建华, 赵军, 赵立桢. 以案例教学加强信息检索课实践环节的思考[J]. 图书馆学刊,2008,3:68-70.
[2] 王永宁.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1,21:164-165.
[3] 贾卫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27-325.
[4] 史迎霞. 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实施的关键问题[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5):107-108.
[5] 周 云, 辛 华, 姚新宇. 案例教学在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尝试[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3):57-59.
作者简介:张娜,女,1983,汉,安徽宿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1208085QB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