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刘忠莲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能力 热情 措施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字理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并没有提高,相反老师识字教学的热情却在减退,成了一种不变的公式。
一、抓住课堂识字教学的阵地,唤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首先有学习的氛围,其次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多种形式的方法及老师有效地指导。首先,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单一的用听、认、读、写来强化学生认字,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我所采用的常用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形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变成了有趣的形象。例如我所讲授的《口耳目》一课,就是让学生认识12个象形字。在授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利用课件的动画将象形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字。如教学象形字“分”时,我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简笔画“一把刀把西瓜分成两半”然后逐渐变成象形的“分”,最后出现简体字“分”,在这种情境体验中,学生对“分”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把“分”的字型牢记于心,同时对祖国的汉字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另外利用动画情境,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2、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错别字。
3、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4、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5、在游戏活动体验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汉字不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义识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我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和简化的过程,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大部分汉字都有字理,推进字理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识字更加准确、牢固,对形近字的区分更加清楚了,写错别字的几率少了,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个都是形声字,富有形象性,都与“雨”有关;“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泪......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识字经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上学期,我在本班学生中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活动,例如:早读开展阅读比赛,班会进行“识字大王”比赛,每个月评选一次“识字小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进步了不少。
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就其称为“生活体验”。如果说,课堂识字是“有意识字”的话,那么,在课外生活中学生因接触多了而识的字,就是“无意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内,应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下面就谈谈环境识字实践的具体措施: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调动起学生校外的识字兴趣。
发动学生收集广告纸、日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袋、海报等,认识上面的字,并让父母帮助剪贴成册,每周在班里评比一次,评出“识字小能手”,进行奖励。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积累汉字;在马路上看广告、读店名、看站牌,积累识字;教师定期布置检查,及时鼓励表扬。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巩固识字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真大,进而提高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意识、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点燃智慧的火花。
2、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通过课外读物识字,积累各种语文知识。
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采蜜集》。让学生将从课外书中学到的各种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优美句子等摘抄下来。每月在班中展示交流一次,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采蜜集》与他人互换欣赏、阅读,不仅可以从中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学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本学期,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积累了许多常见的成语、谚语、优美词句,不仅扩充了识字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4、利用古诗识字。
每周布置两次背诵古诗的任务,学生将背诵的古诗积累在《采蜜集》中,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背诵大比拼”,看谁背诵的又多又好,进行评比。古诗背诵比赛一般放在周五进行,可以男女生选派代表进行比赛,也可以自己推荐自己,题目由老师规定(在已经背诵的古诗中选取),形式是抽到哪一首就背诵哪一首,最后由评委团(选出的同学)进行评比,分出名次,及时奖励。
对此,如何解决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时间上分配的矛盾,如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克服两级分化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能力 热情 措施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字理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并没有提高,相反老师识字教学的热情却在减退,成了一种不变的公式。
一、抓住课堂识字教学的阵地,唤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首先有学习的氛围,其次有竞争的意识,还有多种形式的方法及老师有效地指导。首先,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年龄小,不能单一的用听、认、读、写来强化学生认字,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我所采用的常用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多媒体技术可将死板的方块字形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变成了有趣的形象。例如我所讲授的《口耳目》一课,就是让学生认识12个象形字。在授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利用课件的动画将象形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字。如教学象形字“分”时,我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个简笔画“一把刀把西瓜分成两半”然后逐渐变成象形的“分”,最后出现简体字“分”,在这种情境体验中,学生对“分”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把“分”的字型牢记于心,同时对祖国的汉字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另外利用动画情境,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2、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错别字。
3、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4、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5、在游戏活动体验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汉字不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义识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我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变和简化的过程,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大部分汉字都有字理,推进字理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识字更加准确、牢固,对形近字的区分更加清楚了,写错别字的几率少了,记忆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个都是形声字,富有形象性,都与“雨”有关;“笑”字令人快乐,“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泪......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识字经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上学期,我在本班学生中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活动,例如:早读开展阅读比赛,班会进行“识字大王”比赛,每个月评选一次“识字小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进步了不少。
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就其称为“生活体验”。如果说,课堂识字是“有意识字”的话,那么,在课外生活中学生因接触多了而识的字,就是“无意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内,应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下面就谈谈环境识字实践的具体措施: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调动起学生校外的识字兴趣。
发动学生收集广告纸、日用品包装盒、食品包装袋、海报等,认识上面的字,并让父母帮助剪贴成册,每周在班里评比一次,评出“识字小能手”,进行奖励。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积累汉字;在马路上看广告、读店名、看站牌,积累识字;教师定期布置检查,及时鼓励表扬。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巩固识字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用处真大,进而提高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意识、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点燃智慧的火花。
2、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通过课外读物识字,积累各种语文知识。
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采蜜集》。让学生将从课外书中学到的各种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优美句子等摘抄下来。每月在班中展示交流一次,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采蜜集》与他人互换欣赏、阅读,不仅可以从中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学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本学期,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积累了许多常见的成语、谚语、优美词句,不仅扩充了识字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4、利用古诗识字。
每周布置两次背诵古诗的任务,学生将背诵的古诗积累在《采蜜集》中,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背诵大比拼”,看谁背诵的又多又好,进行评比。古诗背诵比赛一般放在周五进行,可以男女生选派代表进行比赛,也可以自己推荐自己,题目由老师规定(在已经背诵的古诗中选取),形式是抽到哪一首就背诵哪一首,最后由评委团(选出的同学)进行评比,分出名次,及时奖励。
对此,如何解决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时间上分配的矛盾,如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克服两级分化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的问题,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