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论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韩丽娟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设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智力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操作,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独立地掌握新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是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创设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确定。
关键词:情境创设 化学教学 应用
有的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为:根本不预习课文;被动上课;挪用上课时间;不认真做作业或不做作业;没有复习的习惯;测验时,有的抄袭别人的,有的从书上抄;不认真做实验或不做实验,也不参加与化学课有关的其他活动等等。长此以往,对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一面。
一、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学习、思考、参与表现、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和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不要急于评论,更不要武断否定,对标新立异的见解,更要尽可能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失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我矫正。这样,就会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人的智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激发,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也才能由此培养起来。
二、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时要尽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易于使学生感兴趣,使学生倍感亲切,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问题的设置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过程。
三、在课堂上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总结,创设情境
由于受学生整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及对一些事物认识偏差的影响,学生虽然对与化学概念有关的新问题有了新认识,但这些认识也不完全正确,亟需教师适时、适地加以点拨。点拨的目的其一是加强正确的认识;其二是纠正错误的认识;其三是师生共同完成化学概念的建构。教师要在这一步骤再次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完成上述三个目的。学生总结了个人的收获后,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之前,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讨论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要注意所涉及的问题一定要全面,另外阐述的观点和证据要来自组内的全体同学的共识,尽量减小个人的偏见。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有不同小组的问题及观点,并在头脑中形成支持或反对这些观点的学生论据,以便在总结时有的放矢。在列出观点时最好把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列到一起,便于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加以对比。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分析、探讨这些观点,最后形成一致的看法。
四、通过具体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利用实验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与一般的认识过程一样,也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可见感性认识和必要的实践经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起点与基础。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加强直观教学。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五、利用化学故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化学故事有时反映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化学的兴趣。比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史、化学故事、化学传闻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通过介绍化学史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增强探究欲望。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内容除了涉及宏观领域的知识外,还有部分微观领域的研究。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展示微观粒子和分子空间构型,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模拟难以演示的化学实验、生动的演示化学化工流程,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七、构建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创设化学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要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消除自卑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串联、并联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两人一组,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先出示探究目标,指导要点,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这种学习模式能养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加强合作,集智取长,共同进步。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剂”,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年09期
3、王春;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7年1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 化学教学 应用
有的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为:根本不预习课文;被动上课;挪用上课时间;不认真做作业或不做作业;没有复习的习惯;测验时,有的抄袭别人的,有的从书上抄;不认真做实验或不做实验,也不参加与化学课有关的其他活动等等。长此以往,对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一面。
一、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学习、思考、参与表现、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和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不要急于评论,更不要武断否定,对标新立异的见解,更要尽可能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失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我矫正。这样,就会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人的智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激发,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也才能由此培养起来。
二、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时要尽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易于使学生感兴趣,使学生倍感亲切,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问题的设置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过程。
三、在课堂上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和总结,创设情境
由于受学生整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及对一些事物认识偏差的影响,学生虽然对与化学概念有关的新问题有了新认识,但这些认识也不完全正确,亟需教师适时、适地加以点拨。点拨的目的其一是加强正确的认识;其二是纠正错误的认识;其三是师生共同完成化学概念的建构。教师要在这一步骤再次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完成上述三个目的。学生总结了个人的收获后,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之前,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讨论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要注意所涉及的问题一定要全面,另外阐述的观点和证据要来自组内的全体同学的共识,尽量减小个人的偏见。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有不同小组的问题及观点,并在头脑中形成支持或反对这些观点的学生论据,以便在总结时有的放矢。在列出观点时最好把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列到一起,便于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加以对比。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分析、探讨这些观点,最后形成一致的看法。
四、通过具体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利用实验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与一般的认识过程一样,也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可见感性认识和必要的实践经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起点与基础。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加强直观教学。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五、利用化学故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化学故事有时反映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化学的兴趣。比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史、化学故事、化学传闻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通过介绍化学史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增强探究欲望。
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内容除了涉及宏观领域的知识外,还有部分微观领域的研究。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展示微观粒子和分子空间构型,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模拟难以演示的化学实验、生动的演示化学化工流程,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七、构建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创设化学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要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消除自卑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串联、并联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两人一组,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先出示探究目标,指导要点,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这种学习模式能养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加强合作,集智取长,共同进步。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剂”,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年09期
3、王春;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