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体系分析
【作者】 金 飞
【机构】 (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通)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对人才支撑体系进行概述,并对江苏沿海开发的挑战与要求进行分析。探究江苏沿海开发中人才支撑体系的理论与意义以及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构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江苏 沿海开发 人才支撑体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alent support system, and the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Explore the theory and significance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architecture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building measures studied.
Key words: 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当今,人才竞争是全球各项事业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需要得到切实重视并合理进行人才各项事业活动的建设。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需要依据发展的实际状况,正确进行人才指正体系的建设工作,确保人才资源能够正确推动江苏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支撑的探索研究重点在于人才的引进、流动、培养等层面,其中,对于人才支撑具体政策的分析研究占据主要地位。通过研究国际中各种人才支撑的策略可以发现,人才政策在人才支撑的研究中居于主体地位,通常多认为人才的具体引进、培养等工作需要从政策方面着手推动人才集聚的实现,保证人才集聚效应能够合理实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江苏沿海开发从传统层面的滩涂农业、林牧业、沿海渔业等第一产业的开发,逐步向城镇化、港口产业化的方向递进发展,切实致力于清洁生产的合理实现和环境准入标准的不断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加强污染整治与生态开发工作。江苏沿海开发的核心为港口、城市、产业三者联动,其实质是对具备这三种要素的经济模式进行合理构建,同时,该经济模式应该在一定空间中具备港口、城市、产业的基本特点并保证三者能够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1]。江苏的人才支撑研究工作在多位专家学者的多次探讨研究中,已形成几方面的集中性观点,例如,刘媛和吴凤兵在比较分析江苏三大区域的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与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出江苏南部、中部和北部各地区人才政策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政策设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建议,并人为需要保证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余菜花和刘军则把江苏高端人才的具体集聚情况作为切入点,认为高端人才的集聚是由于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卓越的人才政策,而且,优秀的教育、顶级的载体以及优良的宏观政策环境均为人才集聚提供切实保障。
二、江苏沿海开发的要求和挑战
1. 人才开发的新要求
(1)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发展速度。
为保证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的国家与国际战略政策需要,并不断提升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江苏沿海区域必须积极面对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2]。沿海地区在人才开发方面需要熟悉并应该国际先进人才开发策略和规则,对国际各种人才与智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切实吸引并培养具备国际大局观、熟悉经济市场运转规律、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并可以在本职行业创造卓越业绩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不断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国际化的推进速度。
(2)提升人才内在素养
为积极应对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各类人才需要进行新型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切实学习各项教育培训中的先进内容,从而促进人才在工作时间中能够持续提升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的强化,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创新水平,从而实现人才数量的合理扩张与人才质量的切实提升。
(3)转变人才开发模式
江苏沿海区域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发程度的不断扩大的状况下,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模式均发生变化,为正确应对各方面的转变,人才开发需要向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发展,并不断拓宽发展领域[3]。在政府的合理导向和宏观调控以及市场基础性正确发挥的作用下,人才开发模式需要进行切实转变,从政府作为主体的模式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单位与人才本身为主体的模式转变,由政策作为主导向法律章程规范的方向转变。
(4)调整人才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推动作用,需要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有效调整,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对发挥人才在战略资源层面的能动作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江苏沿海开发水平的整体提升。
江苏沿海开发工作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视人才在建设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4]。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在根本层面上需要调动人的作用,通过有效合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功能互补、结构优化、整体共享的城市、港口、产业一体化机制,从而能够切实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优秀卓越的社会效果,保证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实现。
三、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理论与意义
1. 理论支撑
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理论支持为“人才优先发展”,这一理论指在人才资源不断积累和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关系中,对于人才资源的追赶需要提前于经济发展的追赶。从而在经济发展追赶启动的时候,人才资源的追赶能够达到相对高的水平线,从而能够具备充足人才资源应对经济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所受的教育年限之间的关系来看,当追赶国的人均GDP达到先行国GDP20%的时候,追赶国在人均受教育的年限方面,需要达到先行国的40%以上[5]。而当GDP的比例数据到达40%,受教育年限的比例数据则需要提升到70%,如果GDP的比例数据达到60%,那么追赶国的受教育年限需要接近先行国受教育年限的程度。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工作采取人才优先发展的方式作为理论支持是合理且明智的选择。我国的人才发展规划章程之处,我国现阶段和以后的人才发展需要本着人才优先的原则,对人才进行高端引领和整体性的开发,并运用创新机制保证人才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切实展现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战略思想。在加速江苏沿海区域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将人才当作促进建设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大力引进、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大力开创高素质人才层出不穷、人尽其才不断超越的新局面,从而保证江苏沿海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和综合竞争水平的不断增强,切实掌握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权。分析国内外发展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对沿海地区进行开发时,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 实践意义
(1)提升发展竞争力
由大环境的角度看,随着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国际经济以及各项业务竞争的核心和重点。加速江苏沿海区域开发进程的关键与前提,重点在于将人才当作战略性资源并置于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人力资源优化和优先发展的政策战略布局,并切实组成一支具有高技术知识水平的人才队伍。
由江苏沿海区域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开发过程的不断完善和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江苏沿海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会进一步凸显资源瓶颈、制约要素等消极因素,从而对沿海开发进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6]。跨越发展的实现需要由通过要素进行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变,尽最快速度成立以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以及教育科技为主体支撑点的发展方式,并将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开发的关键点。
(2)发挥人才的自组织特性
人才具有独特的极化效应,江苏沿海的不断开发会牵动人才资源与资本等要素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进行集聚。这样的集聚会使人才资源进行良性流动并不断发挥交互作用,从而保证人才竞争具备持久性的生命力。
人才具备乘数效应,江苏沿海具有的产业集群以及功能性区域的资金投入与良性发展,直接导致区域中对于人才渴求的不断强烈,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人才资源在需求方面的空间和岗位数量的增多[7]。同时,产业集群会造就丰富的上下游形式产业,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吸纳能力,最终形成人才的联动效应。
人才具备规模效应。江苏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必将引发外溢效应,从而使其他地区的资本等经济资源向沿海开发地区流动,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人才具备范围效应。范围经济在江苏沿海开发中,主要体现在其实区域层面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企业层面发展。基于沿海开发地区内部优异的文化气氛、信息畅通的渠道等要素,区域内的工作与生活将变成专业者的享受,进而保证实现卓越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四、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构架
1. 总体思路
深入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工作并树立正确的科学人才观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深化改革工作,在全局层面进行统筹并对重点合理突破。应该从区域层面的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角度着眼,将高层次技能的人才作为重点、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体制创新为动力,切实紧抓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三个重点环节,并对国内和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进行充分吸纳,从而全面合理地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促进江苏沿海区域人才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切实提供合理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截止到2013年底,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总资源量约为95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及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共计7万人,站到总人数的7.4%,另外有相关方面的博士生55人,相关方面专家共计30人,海外留学人员1.2万人。在2011年,我省为了快速构建人才创新体系,在2011年间,在人力资源方面共计投资6590亿元,占到我省总GDP的13.7%。该年间,对R&D的资金投入共计1072亿元,站到总GDP的2.2%,并且人才贡献率达到了33.6%,共计988万人,其中高层次的人才供给55万人,站到总资源量的5.5%。其中共有80万人从事科技活动,R&D活动的工作人员共计45万人。
2. 人才支撑体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1) 目标
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要培养出足够数量和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保证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的优化和布局层面的合理,从而建立现代化人才资源的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需要确保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人才集聚效应的切实强化以及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引领作用的显著增强。从而为江苏沿海开发总目标的实现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
(2)原则
人才支撑体系中,需要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相协调、优化结构、鼓励创新、优先投入五个原则。
(3)任务
第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数量结构需要与沿海开发的具体战略政策相适应,施行高端人才的引进战略。对沿海经济带的企业、学校以及科研等各种机构采取鼓励态度,引导各单位通过各种项目进行人才资源的吸引和集聚工作,从而促进人才的吸纳模式从传统的数量型朝向质量、创新、团队协作等素质的方向发展[8]。
第二,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队伍,保证人才队伍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广阔视野和敬业精神,从而在区域和国际竞争中均可以保证人才优势,用人才优势填补江苏沿海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短板。将人才优势渗透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进而促进江苏沿海整体开发的不断提升。
第三,努力提升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本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内所占比重,有资本投资带动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保证人力资源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间达成科学的互动和平衡。
第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并切实提升相匹配教育体系的教育水平。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完善,从而推动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建设完备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具有健全机制、能够进行规范运行与客户标准服务的人才市场系统。从而保证沿海各城市的各项产业最终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可以在一定范围中进行自由、合理且有序的流动
第六,人才的价值需要经由市场收获合理回报,对人力的资本投资可以最终转化成人才的专业技能知识并对企业贡献力量,进而获取超出物质资本投资相关的收益率。切实保证人才的价值在综合发展中得到合理实现,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文明风尚和人文内涵,切实将中国沿海地区建设成人才集聚高地。
五、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措施
1. 推动人才国际化进程
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树立人才尽为我所用的观念,依据国际通用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规则和策略,将人才吸纳范围扩展到全球,不断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加快人才国际化的推进步伐。切实保证人才在存量、增量方面的国际化,同时,不断推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国际化进程,并使用国际化的引进方式对人才资源进行吸纳。
2. 施行专项人才发展配置战略
依据江苏沿海区域的具体发展规划,将关系到江苏沿海发展整体利益的5种优势产业、关键发展领域以及项目中需要的人才进行具体配置[9]。依照各种岗位上人才的具体需求,将专项人才细化为12项,从而针对各类专项制定具体配置方案,并通过政策强化、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在具体项目的带动下,不断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
12项人才类型包括外向都市型、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会展业、管理类。具体需求中,对于既具备化工机械类专业背景且拥有企业管理相关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此外,人才支撑建设中需要发挥重点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强化载体平台的建设工作,鼓励重点经济区域进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从而增强人才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10]。
3. 实施紧缺、高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对于领域领军人才的工程进行重点发展。通过5大类12类型专项人才的开发配置中涉及到的重点产业作为主体,选拔具备高端专业技术的人才作为领军人才,在领军人才的核心带动下,组织相关技术人才成立学术团队,并在集中资金、项目的基础上,整理运用各类科学技术资源,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施行特聘专家制度,依据专项人才的开发配置状况和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产业,设立相应数量的特聘科技专家职责岗位。专家招聘工作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依据专项技术重要程度,选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端人才,并给予首席专家的职责,通过合同管理方式,进行柔性使用。此外,需要施行订单是的人才培养战略。对于急需紧缺的特殊专业人才,因该由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组织牵头,合理协调相关单位与学校,从而实现订单培养。
4. 开设园区人才特区
园区人才特区具体指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合作示范区、沿海国家级和相关省级的开发区、南北的共建园区等特定地区进行人才资源集中特区的探索建设工作。园区人才特区需要具备江苏沿海的相关特色,人才改革等举措可以在产业区中进行率先试行,并在政策、思路等层面探索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的开发措施[11]。加大力度进行拔尖式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等要素聚焦工作,为高端人才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促进高端人才创业支持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保证高端人才服务系统的完备建立。此外,通过对特殊政策的持续探索,切实把产业园区建造成人才改革的实验基地。
结束语:
江苏沿海开发工作中需要切实保证人才支撑体系的建立工作,切实将人才作为战略核心,不断提升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人才的吸纳工作和集聚相应,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整合提升,并不断促进江苏沿海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蝶.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金飞.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的目标、路径及政策保障[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5).
[3]任新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原则与实现路径——基于江苏沿海开发的分析视角[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09).
[4]尹荣尧.江苏省沿海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风险格局与政策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1.
[5]陈晓峰.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南通新型沿海产业带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2011(03).
[6]凌申.我国沿海经济低谷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以江苏沿海开发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04).
[7]李守可.江苏沿海高职教育服务沿海开发的困境及对策[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8]徐兰.江苏沿海开发的现状归因、现实成效与困境应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3).
[9]刘波,成长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空间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06).
[10]陈玉兰.创新时代江苏人才支撑体系研究——基于南通地区现状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11]李焕巧,周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简介:金飞(1982—)江苏盐城人,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EYD027);江苏省规划办项目“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XZB016)
关键词:江苏 沿海开发 人才支撑体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alent support system, and the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Explore the theory and significance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architecture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building measures studied.
Key words: 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support system
当今,人才竞争是全球各项事业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需要得到切实重视并合理进行人才各项事业活动的建设。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需要依据发展的实际状况,正确进行人才指正体系的建设工作,确保人才资源能够正确推动江苏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支撑的探索研究重点在于人才的引进、流动、培养等层面,其中,对于人才支撑具体政策的分析研究占据主要地位。通过研究国际中各种人才支撑的策略可以发现,人才政策在人才支撑的研究中居于主体地位,通常多认为人才的具体引进、培养等工作需要从政策方面着手推动人才集聚的实现,保证人才集聚效应能够合理实现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江苏沿海开发从传统层面的滩涂农业、林牧业、沿海渔业等第一产业的开发,逐步向城镇化、港口产业化的方向递进发展,切实致力于清洁生产的合理实现和环境准入标准的不断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加强污染整治与生态开发工作。江苏沿海开发的核心为港口、城市、产业三者联动,其实质是对具备这三种要素的经济模式进行合理构建,同时,该经济模式应该在一定空间中具备港口、城市、产业的基本特点并保证三者能够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1]。江苏的人才支撑研究工作在多位专家学者的多次探讨研究中,已形成几方面的集中性观点,例如,刘媛和吴凤兵在比较分析江苏三大区域的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与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出江苏南部、中部和北部各地区人才政策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政策设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建议,并人为需要保证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余菜花和刘军则把江苏高端人才的具体集聚情况作为切入点,认为高端人才的集聚是由于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卓越的人才政策,而且,优秀的教育、顶级的载体以及优良的宏观政策环境均为人才集聚提供切实保障。
二、江苏沿海开发的要求和挑战
1. 人才开发的新要求
(1)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发展速度。
为保证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的国家与国际战略政策需要,并不断提升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江苏沿海区域必须积极面对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2]。沿海地区在人才开发方面需要熟悉并应该国际先进人才开发策略和规则,对国际各种人才与智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切实吸引并培养具备国际大局观、熟悉经济市场运转规律、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并可以在本职行业创造卓越业绩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不断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国际化的推进速度。
(2)提升人才内在素养
为积极应对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各类人才需要进行新型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切实学习各项教育培训中的先进内容,从而促进人才在工作时间中能够持续提升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的强化,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创新水平,从而实现人才数量的合理扩张与人才质量的切实提升。
(3)转变人才开发模式
江苏沿海区域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发程度的不断扩大的状况下,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模式均发生变化,为正确应对各方面的转变,人才开发需要向更高的层次和阶段发展,并不断拓宽发展领域[3]。在政府的合理导向和宏观调控以及市场基础性正确发挥的作用下,人才开发模式需要进行切实转变,从政府作为主体的模式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单位与人才本身为主体的模式转变,由政策作为主导向法律章程规范的方向转变。
(4)调整人才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推动作用,需要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有效调整,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对发挥人才在战略资源层面的能动作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江苏沿海开发水平的整体提升。
江苏沿海开发工作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视人才在建设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4]。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在根本层面上需要调动人的作用,通过有效合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功能互补、结构优化、整体共享的城市、港口、产业一体化机制,从而能够切实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优秀卓越的社会效果,保证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实现。
三、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理论与意义
1. 理论支撑
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理论支持为“人才优先发展”,这一理论指在人才资源不断积累和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关系中,对于人才资源的追赶需要提前于经济发展的追赶。从而在经济发展追赶启动的时候,人才资源的追赶能够达到相对高的水平线,从而能够具备充足人才资源应对经济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所受的教育年限之间的关系来看,当追赶国的人均GDP达到先行国GDP20%的时候,追赶国在人均受教育的年限方面,需要达到先行国的40%以上[5]。而当GDP的比例数据到达40%,受教育年限的比例数据则需要提升到70%,如果GDP的比例数据达到60%,那么追赶国的受教育年限需要接近先行国受教育年限的程度。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工作采取人才优先发展的方式作为理论支持是合理且明智的选择。我国的人才发展规划章程之处,我国现阶段和以后的人才发展需要本着人才优先的原则,对人才进行高端引领和整体性的开发,并运用创新机制保证人才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切实展现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战略思想。在加速江苏沿海区域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将人才当作促进建设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大力引进、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大力开创高素质人才层出不穷、人尽其才不断超越的新局面,从而保证江苏沿海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和综合竞争水平的不断增强,切实掌握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权。分析国内外发展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对沿海地区进行开发时,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 实践意义
(1)提升发展竞争力
由大环境的角度看,随着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国际经济以及各项业务竞争的核心和重点。加速江苏沿海区域开发进程的关键与前提,重点在于将人才当作战略性资源并置于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人力资源优化和优先发展的政策战略布局,并切实组成一支具有高技术知识水平的人才队伍。
由江苏沿海区域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开发过程的不断完善和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江苏沿海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会进一步凸显资源瓶颈、制约要素等消极因素,从而对沿海开发进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6]。跨越发展的实现需要由通过要素进行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变,尽最快速度成立以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以及教育科技为主体支撑点的发展方式,并将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开发的关键点。
(2)发挥人才的自组织特性
人才具有独特的极化效应,江苏沿海的不断开发会牵动人才资源与资本等要素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进行集聚。这样的集聚会使人才资源进行良性流动并不断发挥交互作用,从而保证人才竞争具备持久性的生命力。
人才具备乘数效应,江苏沿海具有的产业集群以及功能性区域的资金投入与良性发展,直接导致区域中对于人才渴求的不断强烈,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人才资源在需求方面的空间和岗位数量的增多[7]。同时,产业集群会造就丰富的上下游形式产业,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吸纳能力,最终形成人才的联动效应。
人才具备规模效应。江苏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必将引发外溢效应,从而使其他地区的资本等经济资源向沿海开发地区流动,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人才具备范围效应。范围经济在江苏沿海开发中,主要体现在其实区域层面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企业层面发展。基于沿海开发地区内部优异的文化气氛、信息畅通的渠道等要素,区域内的工作与生活将变成专业者的享受,进而保证实现卓越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四、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构架
1. 总体思路
深入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工作并树立正确的科学人才观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深化改革工作,在全局层面进行统筹并对重点合理突破。应该从区域层面的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角度着眼,将高层次技能的人才作为重点、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体制创新为动力,切实紧抓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三个重点环节,并对国内和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进行充分吸纳,从而全面合理地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促进江苏沿海区域人才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切实提供合理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截止到2013年底,江苏沿海开发的人才总资源量约为95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及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共计7万人,站到总人数的7.4%,另外有相关方面的博士生55人,相关方面专家共计30人,海外留学人员1.2万人。在2011年,我省为了快速构建人才创新体系,在2011年间,在人力资源方面共计投资6590亿元,占到我省总GDP的13.7%。该年间,对R&D的资金投入共计1072亿元,站到总GDP的2.2%,并且人才贡献率达到了33.6%,共计988万人,其中高层次的人才供给55万人,站到总资源量的5.5%。其中共有80万人从事科技活动,R&D活动的工作人员共计45万人。
2. 人才支撑体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1) 目标
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要培养出足够数量和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保证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的优化和布局层面的合理,从而建立现代化人才资源的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需要确保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人才集聚效应的切实强化以及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引领作用的显著增强。从而为江苏沿海开发总目标的实现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
(2)原则
人才支撑体系中,需要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相协调、优化结构、鼓励创新、优先投入五个原则。
(3)任务
第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数量结构需要与沿海开发的具体战略政策相适应,施行高端人才的引进战略。对沿海经济带的企业、学校以及科研等各种机构采取鼓励态度,引导各单位通过各种项目进行人才资源的吸引和集聚工作,从而促进人才的吸纳模式从传统的数量型朝向质量、创新、团队协作等素质的方向发展[8]。
第二,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队伍,保证人才队伍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广阔视野和敬业精神,从而在区域和国际竞争中均可以保证人才优势,用人才优势填补江苏沿海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短板。将人才优势渗透到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进而促进江苏沿海整体开发的不断提升。
第三,努力提升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本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内所占比重,有资本投资带动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保证人力资源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间达成科学的互动和平衡。
第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并切实提升相匹配教育体系的教育水平。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完善,从而推动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建设完备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具有健全机制、能够进行规范运行与客户标准服务的人才市场系统。从而保证沿海各城市的各项产业最终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知识的人才可以在一定范围中进行自由、合理且有序的流动
第六,人才的价值需要经由市场收获合理回报,对人力的资本投资可以最终转化成人才的专业技能知识并对企业贡献力量,进而获取超出物质资本投资相关的收益率。切实保证人才的价值在综合发展中得到合理实现,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文明风尚和人文内涵,切实将中国沿海地区建设成人才集聚高地。
五、江苏沿海开发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措施
1. 推动人才国际化进程
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树立人才尽为我所用的观念,依据国际通用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规则和策略,将人才吸纳范围扩展到全球,不断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加快人才国际化的推进步伐。切实保证人才在存量、增量方面的国际化,同时,不断推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的国际化进程,并使用国际化的引进方式对人才资源进行吸纳。
2. 施行专项人才发展配置战略
依据江苏沿海区域的具体发展规划,将关系到江苏沿海发展整体利益的5种优势产业、关键发展领域以及项目中需要的人才进行具体配置[9]。依照各种岗位上人才的具体需求,将专项人才细化为12项,从而针对各类专项制定具体配置方案,并通过政策强化、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在具体项目的带动下,不断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
12项人才类型包括外向都市型、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产业、会展业、管理类。具体需求中,对于既具备化工机械类专业背景且拥有企业管理相关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此外,人才支撑建设中需要发挥重点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强化载体平台的建设工作,鼓励重点经济区域进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从而增强人才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10]。
3. 实施紧缺、高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对于领域领军人才的工程进行重点发展。通过5大类12类型专项人才的开发配置中涉及到的重点产业作为主体,选拔具备高端专业技术的人才作为领军人才,在领军人才的核心带动下,组织相关技术人才成立学术团队,并在集中资金、项目的基础上,整理运用各类科学技术资源,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施行特聘专家制度,依据专项人才的开发配置状况和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产业,设立相应数量的特聘科技专家职责岗位。专家招聘工作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依据专项技术重要程度,选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端人才,并给予首席专家的职责,通过合同管理方式,进行柔性使用。此外,需要施行订单是的人才培养战略。对于急需紧缺的特殊专业人才,因该由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组织牵头,合理协调相关单位与学校,从而实现订单培养。
4. 开设园区人才特区
园区人才特区具体指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合作示范区、沿海国家级和相关省级的开发区、南北的共建园区等特定地区进行人才资源集中特区的探索建设工作。园区人才特区需要具备江苏沿海的相关特色,人才改革等举措可以在产业区中进行率先试行,并在政策、思路等层面探索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的开发措施[11]。加大力度进行拔尖式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等要素聚焦工作,为高端人才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促进高端人才创业支持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保证高端人才服务系统的完备建立。此外,通过对特殊政策的持续探索,切实把产业园区建造成人才改革的实验基地。
结束语:
江苏沿海开发工作中需要切实保证人才支撑体系的建立工作,切实将人才作为战略核心,不断提升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人才的吸纳工作和集聚相应,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工作的整合提升,并不断促进江苏沿海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蝶.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金飞.江苏沿海地区科技创新的目标、路径及政策保障[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5).
[3]任新峰.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原则与实现路径——基于江苏沿海开发的分析视角[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09).
[4]尹荣尧.江苏省沿海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风险格局与政策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1.
[5]陈晓峰.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南通新型沿海产业带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2011(03).
[6]凌申.我国沿海经济低谷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以江苏沿海开发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04).
[7]李守可.江苏沿海高职教育服务沿海开发的困境及对策[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8]徐兰.江苏沿海开发的现状归因、现实成效与困境应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3).
[9]刘波,成长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空间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06).
[10]陈玉兰.创新时代江苏人才支撑体系研究——基于南通地区现状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11]李焕巧,周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体系的创新与重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简介:金飞(1982—)江苏盐城人,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EYD027);江苏省规划办项目“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XZB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