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趣说数学

【作者】 王银钗

【机构】 贵州省沿河县黑水乡初级中学九(3)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别看文学与数学分属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个不同的范畴,却有人将两者合而为一,在对联中融入数学运算,使其珠联璧合,趣味盎然。例如,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方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乃神来之笔。枯燥的数字经文人之手,嵌入对联,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文学名著里面都有数学方面的描述和运用,如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堪称是一副妙趣横生的数字联……
  至于数学方面的游戏也是有趣的,古代有.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四喜人等把数学和游戏玩具结合起来,对于提高玩具品位、开发思维智力具有独特的功能。现代有转盘“转出”概率的应用、米粒“堆出”乘方定义、巧克力“包出”二元一次方程……
  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就拿代数学之父——丢番图的墓志铭来说吧,它被整理后就成了一道数学题:?“丢番图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寿命的1/12,胡须长上了脸。又过去一生的1/7,丢番图结了婚。再过5年,儿子降临人世,他幸福无比。可是这孩子的生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头儿在悲痛中度过4年,终于了却尘缘……”最后问,丢番图活了多少岁?
  的确,数学学科太奇妙有趣了!
                   (指导教师:田茂江)